…………“哗哗哗。”
海浪,冲刷着沙滩上的贝壳。
方言一声不吭,边走边听着白若雪的讲述,对“精神污染”有了个大概的认识。
在这场风波中,科幻文学被定性成“伪科学”,遭受到直接正面的打击。
出版管理机关多次发文禁止刊发科幻小说,相关的杂志也开始接受整顿。
一时间,所有科幻出版社风声鹤唳,噤若寒蝉,意味着华夏科幻的黄金年代戛然而止。
怪不得在全球科幻文学高歌猛进的年代,华夏的科幻小说掀不起一点儿浪,敢情根子在这儿!
“科幻”成了华夏文学的禁区,科幻文学也就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直到刘慈新等新一代科幻作家的崛起,华夏科幻文学才迎来第二次复苏。
不过那已经是21世纪了,整整落后了别人十几年。
“方老师,我爷爷说现在对科幻小说的批评越来越多。”
白若雪说:“就算您的科幻小说跟《拯救大兵瑞恩》一样,在美国出版,也很敏感。”
“若雪,谢谢你的提醒。”
方言皱了皱眉,站在原地。
白若雪感受到气氛凝重,试图缓和道:“说起来,方老师,您刚才说要写悬疑、科幻、恐怖这些类型的小说,可真让人意外,没想到您竟然还会写这些题材!”
“我也是想尝试尝试,毕竟通俗文学是人民群众比较喜闻乐见的。”方言道:“能多开发一个类型,华夏文学就多一份繁荣嘛。”
“方老师,我觉得您不如写悬疑、恐怖这些题材。”白若雪建议道:“洋子、结衣她们跟我讲,这种类型现在在日本可火了。”
“嗯,再想想,多想想。”
方言望向大海,海面渐渐地恢复了平静,心头却难以平静。
虽然风浪越大,鱼越贵,但这场风浪,自己要不要闯呢?
…………
新书计划,很快就被暂时地压了下去。
方言要给《枪炮、病毒与钢铁》的定稿做最后的修订和完善,白若雪和迈克也开始勤勤恳恳地翻译起《拯救大兵瑞恩》的剧本,整个三人组,在基金会的办公室里干得不亦乐乎。
利芷来上班的时候,每次都能看到他们议论纷纷。
偶尔,也会和潘耀名一起帮方言校正错别字。
看着他亲笔写的手稿,听着他在爱荷华大学的光荣事迹,对方老师的了解更加深入了。
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流逝。
一直到7月底,定稿寄给了爱荷华大学,剧本也完成了翻译,方言让利芷替他们订了回香江的机票,提前结束国际写作计划。
在离开美国之前,迈克当向导,带着方言、白若雪狠狠地购物了一波。
特别是买了件电器,白若雪买的自然是ibm电脑,方言选的则是空调。
这个时候,是在国外订货、付款,等回国以后,在燕京友谊商店专门柜台取货。
除此之外,方言还给杨霞、方红、章光年等人,全都买了礼物和纪念品。
紧接着,在7月31日当天,满载而归。
飞机起飞了,飞上云层,旧金山在下面了,又升上一层云,白云将美国淹没了。
方言读着《马耳他黑鹰》,是美国硬汉派悬疑小说的代表作,翻了几页,便索然无味。
北美似乎很喜欢硬汉侦探,而并非安乐椅侦探,至于英国,已经很久没有推理名家问世,继承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蒂的衣钵。
果然,恪守推理十诫,严重地限制创作思维啊!
一念至此,冷不丁地蹦出一个新的念头,有没有一种可能,可以把科幻、悬疑和恐怖结合起来?
三位一体!是不是很大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