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既然给了我重生的机会,让我来到了这个乱世,这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我就要有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豪迈。
会当击水三千里,直挂云帆济沧海。三国,我来了!
……
门帘晃动间,一位三十多岁的贵夫人牵着刘基的二个弟弟(九岁的刘尚、七岁的刘铄)走进了餐厅里。
见到母亲和弟弟到来,刘基起身行礼道:“孩儿见过母亲。”
刘尚、刘铄松开刘夫人的手,向刘基行礼道:“见过哥哥。”
刘夫人摆摆手:“都坐下来吧。”然后转身向旁边候立的侍女说道“传膳。”
“诺。”
餐具和饭食很快便摆上了桌几。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开始了用餐。刘尚、刘铄没有打闹,安静的享用食物。
刘夫人爱怜地看着几个健健康康的孩子,时不时为他们夹了下菜,心里洋溢着满足感。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乱世,能保全全家,还能吃到可口的饭食,夫复何求。
何况,大儿子刘基这一个月来,变得更加努力、刻苦,让她很是欣喜。
父亲刘繇没有出现在餐桌上。
自二个多月前,全家从淮浦(在今江苏涟水)南下渡江以来,刘基在餐桌上经常见不到父亲的身影。
刘基不紧不慢地吃着米饭,不一会,米饭见底,碗底最后的几颗米饭,也被他扒拉进了嘴里。吃完,他看到碗里没有什么遗漏,便放下碗筷。
等咽下最后一粒米饭,刘基顿了顿,平和地问道:
“母亲,父亲此刻可还在衙门里处理公务?”
刘夫人轻叹了一口气,随后回道:
“老爷现在刚刚就任扬州刺史,公务繁多,总是没日没夜的操劳。”
“今天大概又是没有时间用膳,我已安排下人送些膳食给他。”
“哦,知道了。母亲。”
“基儿,你要不要再用些蛋羹?补补身子。”
刘基起身,站直了身子,说道:“谢谢母亲。孩儿已经吃饱了,蛋羹分给弟弟们吧。”
用过了晚餐,天色已暗。
刘基提着一只灯笼,来到了府衙的议事厅。
为了节省开支,刘繇来到曲阿后,并没有大兴土木,另起刺史府,而是直接住进了曲阿府衙的后院。
幸好曲阿府衙面积很大,后院房屋众多,比较宽敞,没有出现拥挤的现象,甚至还能为刘基腾出一个小小的演武场,以供他平时练习武艺。
议事厅隐隐传来轻微地交谈的声音,若有若无。刘基站在房门前,熄灭灯笼,随手放置于旁。“咚咚”轻扣了二下房门。
“进来”房门内传来一个略显疲惫的声音,音量不高。
“父亲,是孩儿。”刘基辨认出父亲刘繇的声音。
刘基推开房门,进门后顺手将门关好,再转身向前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