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景泰大帝

关灯
护眼
第434章 一切都偏离了太祖的规划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虽然朱祁钰是笑着的,不过王直却不是轻松不起来,这个问题的确不好解释,农户会逃亡,土地可带不走,麓川山高林密,无论如何都达不到十万顷。

王直沉吟了一下才道:“陛下,臣不敢欺瞒陛下,这十万顷里面有一部分是麓川等地的田地荒芜太久,需要重新开垦,另一部分是各地藩王借黄河改道,百姓受灾之时放贷,如今三年已到,百姓无力偿还,所以这部分土地如今在各地藩王手中,今年陛下又开了科举,录了数百名进士,他们都免除了赋税,所以还有一小部分的土地在他们手里。”

“大概是多少呢?”朱祁钰追问道。

王直立刻躬身道歉:“抱歉,这也只是臣依照各地情况推测出来的,但是实际情况八九不离十。”

“这么说,这整整十万顷田地,麓川和藩王占了一大半,剩下的才是新科进士的?”朱祁钰总结道。

王直没说话,但显然是默认了。

朱祁钰突然从案几上拿起一本奏疏丢给王直道:“王老爱卿,这是朕让各地锦衣卫报上来的,你看看吧。”

王直心中一惊,但还是几步上前,从地上捡起奏疏翻看起来,这一看不要紧,奏疏上的内容果然让人震惊。

其实奏疏上也没写什么东西,只是各个新科进士家中的田地。

柯潜,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士,家中田产一百零七顷七百八十二亩。

刘升,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人士,家中田产二百七十八顷整。

王兴,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士,家中田产四百九十六顷零五十四亩。

甚至新科进士中最为皇帝看重的王越也在,他家中的田产倒是不多,但是也有九十六顷二百八十九亩。

最多的是一个叫白良辅的进士,他的家里居然有两千多顷田地。

王直发现这些进士家里都至少有近百顷土地,几百顷也不是什么奇怪的,王直又在暗地里估算了一下,心中不禁有些发凉。

这些进士家中的田产,加起来居然达到了五万多顷。

这个数字已经远超他之前的估算,搞得他现在有些没办法和皇帝解释了。

朱祁钰看着脸色发白的王直,突然露出个笑容,问道:“王老爱卿,去年年底,朕和你说过吧,今年的税银要达到两千万两以上,不知王老爱卿做到了没有。”

见皇帝提起其他话题,王直连忙回答道:“回禀陛下,户部统计,今年的折色钞一十六万一千七百九十八锭有奇,杂课钞九百五十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七锭有奇,盐课售出盐引三百一十一万六千四百五十一引,折色钞一千一百四十九万一千八百四十五锭有奇,加起来达到两千一百二十三万三千五百一十锭,已经超过两千万了。”

朱祁钰点点头道:“很好,王老爱卿没有辜负朕的期望,不过......”

朱祁钰话题一转,问道:“若是加上这近六万顷的田地,朝廷又能多收多少赋税呢?”

王直一愣,旋即大惊道:“陛下不可啊,朝廷向来是以士驭民,陛下切不可改了太祖祖制啊!”

和皇帝交锋了这么久,王直已经明白了皇帝到底想要干什么,他是想对举人收取赋税,但是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虽然朱祁钰刚才没有提到举人,但是朱祁钰有多聪明,最近这两年王直是深刻体会到了,他相信,朱祁钰绝对不会做出向满朝文武收税的决定,毕竟他还要靠这些人治理江山,维护朱家社稷呢,但是,如果对举人收税,却是没有那么难了。

举人虽说已经过了乡试,属于大明的预备役官员,但预备役毕竟是预备役,还不算是正式的官员,以朱祁钰如今的威望,想要对他们下手,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种事情王直怎么可能答应,虽说举人不是大明在任官员,但是这些人可是遍布大明各地,绝大多数人都是身出地方大族,手里握着成千上万的佃农靠他们吃饭,关系网不知道会深入到什么地方去,出手对付他们,也就意味着朱祁钰将会迎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如果朱祁钰玩软的,和他们斗舆论,那朱祁钰只有一个人,面对的是天下万千士人的反对,即便朱祁钰再圣明,在他们嘴里也能成为一个昏君。

如果朱祁钰玩硬的,派兵收拾他们,那他们就敢立刻起兵,反抗朱明暴政,挽救天下百姓,到时候大明遍地烽火,朱祁钰压根没办法彻底扑灭,最后的结果肯定和随末十八路反王一样改朝换代。

朱祁钰也是一愣,旋即微笑道:“王老爱卿果然是朕的肱骨啊,朕这都没说出来呢,你就已经猜到了。”

“没错,朕的确是想让天下士人缴纳赋税。”

“陛下不可。”王直立刻劝谏道:“天下士人向来万众一心,此事事关他们切身利益,又有太祖祖制,陛下若是行此事,后果不堪设想啊!”

朱祁钰不悦道:“太祖祖制有提到他们可以不缴纳赋税吗?”

一句话问得王直立刻哑口无言。

是的,太祖的祖制和后世人想的不一样,大明其实是分赋税和徭役的,统称为赋役。

洪武十年,太祖朱元璋为收天下士人之心,下旨免除士人徭役,而且免除的不是全部徭役,而只是其中的杂役。

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

这其实是说,读书人是考上功名,就和普通百姓不一样了,有了士人的身份,可以不用去做给衙门端茶倒水,清理河道,给县老爷抬轿子之类这些有失体面的事情,这也是历朝历代对读书人的一种体恤。

但是朱元璋还强调了,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这实际上是在说,适用范围在朝廷官员,并且是已经缴纳了土地赋税之后才能享有的特权。

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为了照顾致仕官员,又下旨,自今内外官致仕还乡者,复其家终身无所与,翻译过来就是,致仕官员归乡之后,也不用服徭役。

对于在学的学子,朱元璋就远没有这么大方了,他只是免除了在学的学子自己要服的徭役,并没有免除他们的赋税,只是在朱祁钰那位战神皇兄的时候,令监生家免差役二丁。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的赋税可以不缴纳呢?

根子还是在太祖朱元璋。

大明初创,经过蒙古人近百年的屠杀,华夏大地的读书人已经不多了,但是大明治理天下还需要读书人,所以朱元璋特意下旨,只要考上秀才,可享免赋税田地二十亩,这其实就是在鼓励学子专心读书,不用为生计发愁,考上了举人可以免赋税田地五十亩,也是一样的道理。

朱元璋还特意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御史分巡天下,监督政策的执行,探查各地官员的风纪,顺带盯着各地的赋税。

但问题就在这,即便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也都是读书人出身,家中自然享受着读书人身份带来的好处。

于是乎,一切都渐渐偏离了太祖的规划。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玄幻:七罪天罚,我炼化万物 快穿之总有男神暗恋我 沼泽领主:我有情报系统 红星仓库 传说中的武器传说 带着AI去穿越 我两百天赋,一拳爆星很正常吧? 坎诺战纪 在惊悚游戏里大开金手指 全民游戏:机械主宰,火力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