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口,安南人刚刚摆好阵势,振威营的士卒便顶着安南人的箭雨杀了过来。
这次他们是真的顶着安南人的箭雨在冲杀,因为黎宜民已经下令,所有弓箭手不需要等待命令齐射,直接攻击城门处的明军就行。
毕竟现在只有城门破了,明军有没有对其他地方的城墙进攻,所以黎宜民也就将其他地方的弓箭手都调了过来,再加上城头上的滚石擂木,顿时对振威营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但是振威营的将士们却丝毫不惧,仍然坚持冲锋,因为他们知道,眼下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攻城良机,只要他们能够接近敌人,那城内的敌人就不会有任何反击的机会。
一场可以歼灭十几万人马的战斗,这在历史上也都是少见的,自己能参与到这种战斗之中,拿些军功岂不是简简单单的?
而且他们也知道,安南的皇帝黎宜民就在城内,如果自己命好,可以抓到他的话,那至少也是可以惠及三代人的功劳,自己一条烂命,要是能换这么一个功劳,明天让自己自杀都愿意。
因此,安南人的努力完全没有阻止振威营的冲锋势头,几乎是一瞬间,当先几名振威营士卒便冲进了城门洞。
直到此刻,城内的安南人才杀了过来。
没办法,如果出击的早了,他们也害怕明军再对着城门的方向来几下,自己的身体可没有城门坚固。
双方接战。
当先的几名振威营士卒见状,并没有继续上前,而是停住了脚步,单手举起盾牌防御,另一只手则是从腰间的布袋里掏出一个瓷罐,用嘴咬开上面的盖子,露出一条浸饱了火油又晒干的棉条。
是的,这正是当初朱祁钰临时制作,交给石亨去大同围歼赛罕王时候用到的手榴弹。
这玩意在大同围歼赛罕王的战斗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再加上使用方便,威力大,深受明军将士们的好评,所以,在大都督府组建十团营的时候,这玩意就作为制式装备加入了十团营的装备清单之中,排序甚至还要在甲胄之前。
石亨曾经还想单独组建一支军队,完全舍弃掉士卒的近战能力,不装备刀枪,只装备手榴弹,用这玩意覆盖掉弓箭到近战这中间的空档,毕竟手榴弹只需要点燃丢出去就行,而且距离越近,准确度就越高,如果能用这东西覆盖掉这段空档,石亨甚至有把握将冲锋过来的蒙古骑兵再削弱至少两成,那样的话,对付蒙古人的时候把握就更大了。
不过朱祁钰却没有同意石亨的这个想法,因为石亨的想法其实打造一支明军的掷弹兵部队,只是这种想法虽好,但是却太过超前了一些,因为掷弹兵这种兵种是诞生于十七世纪中晚期的欧洲陆军特殊兵种,由于当时手榴弹体积、重量较大,所以掷弹兵都是从最强壮和最高大的士兵中挑选出来的,不过掷弹兵虽然以手榴弹为主,但是也一样装备了火枪,甚至发展到后期都不再给掷弹兵配备手榴弹,就是因为这样做的效率太低,太过浪费人力。
朱祁钰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只是让大都督府给十团营普通士卒单独配备了手榴弹,以增加一些步军士卒的远程攻击能力,连骑兵都没有配置,毕竟这玩意现在又没有撞针,只能用火折子点,骑兵骑在马上,压根做不到这一点。
不过即便是这样,石亨等一众武将对于这玩意的评价依然不错,尤其是以安远侯柳溥为首,当然,柳溥是坚决不承认他是在拍朱祁钰的马屁。
说回正题。
那几名振威营士卒掏出手榴弹准备好,后面赶来的战友自然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于是立刻拿出自己的火折子,挨个点燃了他们手中的手榴弹。
那几名士卒看棉线燃烧得差不多了,这才向冲过来的安南人丢了过去。
轰轰轰几声巨响过后,冲杀过来的安南人可算是倒霉了。
因为士卒们丢出去的时候棉线已经烧的差不多了,几乎是刚落到安南人的军阵之中,手榴弹便炸开了,安南人顿时死伤一片,不少人的身上脸上都镶嵌上了大大小小的瓷片,有些倒霉鬼更是被炸得血肉模糊。
这也是大同之战后又改进的,朱祁钰命令工匠们将手榴弹烧制成内外两层,内层装火药,负责炸开手榴弹,外层则是填充了一些烧制失败的外壳砸碎形成的碎瓷片,以增加杀伤力。
因此,在手榴弹爆炸之后,每一枚手榴弹都可以炸出上百块瓷片,城门洞里安南人又比较密集,所以这一下可是将安南人又给炸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