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有些本地的渔民也在三阮兄弟的呼喝下拿起鱼叉助阵了。他们都是本乡本土、轻车熟路的,驾着小船带着梁山喽罗一地里寻找。岸上、水里齐吆喝,不一会又抓了二十来个漏网的,搠死几个,其余的俱都捆作一堆。
寒风起,芦苇随风瑟瑟,芦苇丛里,何观察也瑟瑟发抖。
他本是作公的出身,眼色一向很活。林冲如天将一般出现,他便知道不妙,早已寻找退路。等到手下官兵如摧枯拉朽一般溃败之时,他便迅速地脱下铠甲。
()
在宋朝,拿刀弄枪没什么,摆弄弓箭也没什么,如同后世的体育爱好一般,官府不禁。有百姓售卖武器都不会被制裁,但是操弄火器、私藏铠甲绝对是死罪。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其实历朝历代中,朝廷对于盔甲的管制向来都是极为严格的,有“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之说。
刀剑弓弩之类的武器虽然是攻击性武器,但是只要官府派出大量人员,采用武器反制就能将其制服,但是盔甲就不一样了。因为身着盔甲的罪犯如果还拿着武器,往往需要官府消耗更多的人才能将其拿住,甚至有时候衙役都制服不了,只能请求正规军队帮忙。
作为负责地方治安的巡检捕盗官兵,本身就是厢兵的编制,不入流。于盔甲的发放便极为严格,除少数有势力的头目外,余者一般都是没有机会穿甲的,毕竟国泰民安的时候不需要。
何观察作为地方上有名的人物,肯定要为自己准备一幅像样的盔甲,这样上阵之时也能骚包许多、对得起自己的职务,当然也是为了保命的需要。
只是这样的话,逃命时他的盔甲就未免太过显眼,毕竟一看就知道是大官。.z.br>
所以他第一时间脱掉盔甲扔掉,然后和许多官兵一道钻草丛,这做法是对的。因为大家都懂得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有时候杀十个小兵都不如抓住一个头目的价值高。
走大路,肯定会被有心人追,而且从本质上他还是文官,体力不是太好,怕逃不脱。
躲起来当然是个好办法,估计梁山贼寇的目的是救王伦,不至于穷追不舍吧?
他猜对了,只是他忽略了一件事,这大冷的天,他脱去厚重的盔甲----本来它还能帮着御寒。在寒风中,可不得瑟瑟发抖么?
好在周围的芦苇都在动,倒没被人发现,可算不幸中的大幸。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但胡保正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因为阮小七一直盯着他。
在身边的官兵被冲散后,他便被两个渔民活捉----话说石碣村的渔民对这位鱼肉乡里的保正可是太熟悉了,现在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不言而喻。
这不,阮小七就请王伦发话了结此人:“禀王头领,这胡保正作恶多端,乃是我石碣村民不共戴天的仇敌,小人恳请头领同意小人剜了此人!”
他是最上道的,明明可以一刀就结果了对方的,偏要等王伦发话,实际上就是表明一种意思:小弟我以你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