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字游戏

关灯
护眼
第9章 人面桃花(九)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山際見黄來煙竹目中窺落戈日鳥向令檐上飛则雲從窗戈裏出山”。

网络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些字我都认识,连在一起却读不懂了。”

我瞅着这块圆形石板,就是这种尴尬的心情。不过,有一点基本可以断定,这块圆形石板类似于密码锁,只要按照正确顺序摁下相应文字,墓门就会开启。

我数了一下,共计27个字,字体为楷书。

三国时期,隶书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便于书写、碑刻的楷书,此墓建于北齐,正是楷书盛行时期。也就是说,字体与年代符合,不是寻找线索的关键点。

那么,藏在这27个字里的密码究竟是什么呢?

我反复读了几十遍,也琢磨不出什么景儿,心里烦躁像塞了团火,只后悔没带几斤炸药,崩了这道石门。

跑了几千里路,费了大半晚上,眼瞅着就要成了,偏偏被一堵石墙挡住了,换谁能不着急?

我绕着石墙溜达,越琢磨越没思路,索性坐在地上,抽根烟歇口气。

此时,天色已亮,薄薄的雾气从远处山峰蒸腾而起,几棵老树仿佛托着太阳冉冉升起,灿红的树叶惊醒了熟睡的鸟儿,“扑棱扑棱”飞起,消失在与树林连成一线的云彩里。

我心里一动,“腾”地起身,盯着初晨的景色,隐隐有种“好像在哪里见过”的熟悉感。

即便是站在同样的地点,在同一时间看清晨日出,也是每天都有不同。我心里产生的这种很微妙的熟悉感,绝不是因为某个相似地点、某种相似场景产生的。倒是类似于某段非常熟悉的文字描写在脑海里产生的画面感挥之不去,再看到类似景色产生了“触景生情”的状态。

这段文字源自于哪里?

我闭上眼睛,残像在视线里渐渐消失,一段文字却越来越清晰。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

南北朝时期,吴均,《山中杂诗》。

再看那块石板,剔除“黄、目、戈、令、则、戈、山”七个字,正是这首诗!

想到这一层,心里无比畅快,我暗骂一句:“月公公,您老人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千年老尸,居然整出这么一出儿?真难为您大学就没及格过的古汉语文学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心理暗示,偏偏最能隐藏所要表达的意思。

有个关于文字的段子——

“三点水一个来,念什么?”

“涞(lai,二声)。”

“那三点水一个去,念什么?”

百分之九十的人会脱口而出:“去!”

其实,明明是“法律”的“法”。

这首《山中杂诗》,虽不是很有名,按照顺序念下来,就算没有读过,也能五字一顿,抑扬顿挫出一首诗。再说,百度搜索功能这么强大,随便一搜索,立刻能整得明明白白。

偏偏每隔几个字,多出与这首诗不相干的字,打破了惯有的阅读习惯、固性思维,反倒成了最难破译的文字密码。

而开启墓门的密码,自然藏在“黄、目、戈、令、则、戈、山”里。只要找对顺序,逐一摁下,墓门不开那就只能是年久失修、机关损坏、造墓人偷工减料了。

想通这一层,我更是觉得自己愚不可及。这七个字,明明是简体字,我读了这么多遍,居然没有发现这一点。

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我确实没有。

我试着摁下“黄”字,果然陷进石板两三厘米,又顺手摁了“令”字,纹丝不动。

看来,确实需要按照正确顺序摁下,才能开启墓门。我没敢再乱摁,且不说七个字排列组合的数目无异于天文数字,古代墓葬机关更是精妙,一旦摁错了,很有可能造成“机关尽毁,墓门永闭”。

“真他妈的累心啊!”我长叹一声,耐着性子推敲其中的关联。

第一个“黄”和最后一个“山”,结合起来就是“黄山”,难道这行字是首和“黄山”有关的诗?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漂亮美人,全网借攻 开局一木筏,海上求生 学习做猫好难啊[系统] 全职法师:我光系狂徒,超凶! 我出生当天,百鬼退避,阴差上门 早说你暗恋我啊[重生] 和徐医生闪婚后 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南派盗墓笔记 同时穿越:笑傲影视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