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喜以为必克。
这种现象十分罕见,原因却也简单,乃反对党气势日渐抬头,朝中正值党争之中。
党派斗争常常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管一方是对还是不对,另一方都会反对你。
当然反对党也会提出一个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
诸如军队在西蜀刚吃败仗……
岭南又有卢循未灭……
攘外岂不要先安内……
当年大将桓温征讨燕国都吃败仗云云。
刘裕见到这些人的嘴脸内心鄙夷,他很清楚反对自己的人里,没几个是真心为国分忧之人。
巴蜀谯纵以及岭南卢循在他眼中都是晋人内部矛盾,而南燕之患则无异于外人入侵,都打到家门了都不知道反抗,那么晋人还有无骨气。
刘裕实在无心与这帮虫豸斗嘴,目光渐渐阴狠下来,他乃是“寇可往吾亦可往”的主,朝臣忌惮胡人,但他不怕。
一股无形的杀气骤然而起。
“吾欲亲自将兵伐燕,诸君意下如何。”
刘裕毫无感情的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像是与众僚佐商议,又像是自言自语。
朝堂之上突然变的安静下来,大伙双腿不自觉的颤栗起来,也许大家太平日子过得太久,已经忘记了从前被刘裕支配的恐惧。
大伙明白此人又想杀人了,哪还有人敢反对。
刘裕看也不看众人一眼,踱步而出,留下傻皇帝和群众大眼瞪小眼。
伐燕之事无需再议已成定局。
不久,刘裕以心腹丹阳尹孟昶监中军留府事,自己则要亲率大军收拾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南燕皇帝慕容超。
其实攻打南燕这种小国,刘裕完全没有必要亲征,可在刘裕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己出马更加稳妥。
一来这场战争对于晋国而言过于重要,胜则打出国威,败则万劫不复;
二来刘裕近期的绝对威望正在遭受挑战,他需要做一些事情告诉有些人人自己刀依旧锋利。
既然杀鸡已用牛刀,刘裕便决定用最小的成本博取最大的利益,他知道国内并不太平,他也没有打算以举国之力攻打一个小小的南燕。
这次带兵,刘裕主要挑选的诸如王镇恶这般有胆有谋的青年才俊,他深知想让晋朝的军队持续强大,必须要有新鲜血液的补充。
讨伐南燕正是一次难得的契机,刘裕仅带领了少部分心腹老将,剩下的则是一些有潜力的新人。
他有意培养并提拔这些年轻的将领,好让他们在战火中锤炼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看来在战略上,其实刘裕打心眼里没有瞧不上南燕刚上台的毛头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