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分家,在这纷乱的京城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想那贾府昔日也曾是钟鸣鼎食之家,如今却落得如此凄凉下场,竟无人问津。
朝廷派出去的抚慰官员,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很是安抚了一些百姓。实在有无法安抚的,也被当地驻军以雷霆手段剿灭了,以保一方安宁。王博也得到了应有的赔偿,算是在这动荡局势中寻得了一丝慰藉。至于那位县令,因其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被五马分尸在城门口,以儆效尤。
季东阳也趁机展开新政,同时开始大力整治官场。新政规定,严格清查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凡贪污数额巨大者,一律严惩不贷;改革官员选拔制度,不再以门第和关系为主要考量,而是通过科举考试和政绩考核选拔人才;减少不必要的官场繁文缛节,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定期巡查各地。
每日都有文武官员,或罢官,或抄家,或问罪,大齐的官场为之一清。然而,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在朝堂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习惯了旧制的官员们,对新政充满了抵触。他们认为新政过于严苛,打破了他们原有的利益格局。一些官员暗中勾结,企图联手对抗新政。他们在朝堂上纷纷进言,弹劾季东阳,称其改革操之过急,不顾朝廷大局,会动摇国之根本。
更有甚者,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关系网,四处散播谣言,说新政会导致民生凋敝,国家动荡。一些原本支持新政的官员,在这强大的压力之下,也开始动摇,对新政的推行持观望态度。
但季东阳深知改革之路虽艰难,却势在必行。他不为所动,依旧坚定地推行新政,试图打破这官场的陈腐之气,为大齐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如今新政已经施行,督察院需加派人手严查各地不平事,以及消极对待新政的官员。”季东阳在内阁神色凝重地不断下发着指令,自从新政开始后,他就再没回过家。
季东阳深知此次新政的推行,必将触动诸多权贵的利益,前路必然布满荆棘。然而,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目光坚定,义无反顾,决心已定。
新政伊始,各方势力便蠢蠢欲动。那些既得利益者们,结成联盟,对季东阳百般刁难,企图阻碍新政的施行。
朝堂之上,一群大臣们群情激昂,对着季东阳横加指责。“季大人,你这新政简直是胡闹!如此激进,定会让国家陷入混乱!”一位大臣怒发冲冠,手指几乎要戳到季东阳的脸上。
季东阳却毫不畏惧,他向前一步,昂首挺胸,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大声说道:“诸位大人,难道你们看不到如今国家的积弊?百姓生活困苦,官场腐败不堪,若不施行新政,国将不国!”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朝堂上回荡。
“哼!你这不过是危言耸听!”又一位大臣冷哼一声,满脸的不屑。
季东阳紧握着拳头,由于激动,指关节微微泛白,他继续高声辩驳:“危言耸听?大人不妨去民间看看,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难道是假的?新政乃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国家重新焕发生机!”
这时,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摇头叹息道:“季大人,你年轻气盛,不知此举的风险啊。”
季东阳目光中透着坚决,他拱手向老臣一礼,说道:“老大人,晚辈并非不知风险,但为了国家的未来,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晚辈也愿勇往直前!”
面对这些扑面而来的反对之声,季东阳毫无退缩之意。他挺直脊梁,慷慨激昂地阐述着新政的种种好处和必要性,用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规划,试图让众人明白新政将会带来的长远利益。可那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人,根本听不进去,只是不屑地撇嘴,交头接耳地嘲讽。
与此同时,季东阳还面临着内部的重重困难。新政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可国库空虚,官员们又因惧怕得罪权贵而消极怠工。季东阳急得在屋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双手不停地搓着。
就在季东阳孤立无援之际,隆武帝龙行虎步踏入朝堂。他剑眉紧蹙,双目炯炯有神,威严地扫视着一众大臣。当目光落在季东阳身上时,眼神中流露出坚定的信任和支持。
隆武帝端坐在龙椅上,身姿挺拔,面色凝重。他紧抿着嘴唇,微微颔首,向季东阳投去鼓励的目光。那目光仿佛在说:“爱卿放心,朕与你同在。”
当听到那些反对季东阳的声音时,隆武帝脸色一沉,目光中闪过一丝恼怒。他鼻翼微张,呼吸略显急促,显示出内心的不满。随后,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喝道:“朕意已决,新政必行!季爱卿一心为国,尔等休要再胡言乱语!”此刻,隆武帝的眼神中充满了果敢和决绝,不容置疑的气势让整个朝堂为之一震。
由于隆武帝的支持,新政推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京城官员被隆武帝震慑了,可是地方官员,世家门阀的阻力,才是考验新政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
在江南,这个自古一来就是王朝最为富庶之地,世家门阀林立,而新政在江南根本无法施行,尤其是清点田亩,登记人口二政,在江南从未开展。
由于隆武帝的支持,新政推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京城官员被隆武帝震慑了,可是地方官员,世家门阀的阻力,才是考验新政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
在江南,这个自古以来就是王朝最为富庶之地,世家门阀林立,而新政在江南根本无法施行,尤其是清点田亩,登记人口二政,在江南从未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