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听到朱载坖这个回答,也深以为然的嗯了一声,确实是这个理。如果到现在顺天府的权责和行政划分还不能有一个统一的结合,到时候就算是弄出再多的东西,也不会一帆风顺的把问题都解决好。
所以裕王爷说的这些前置条件都还是比较现实的。
黄锦又问道:“那张居正和海瑞他们把这些事情的做怎么样了?”
朱载坖说道:“此事已经有了章程,过了年后张居正和海瑞就会把此事上奏到朝廷,让陛下和内阁的阁老来决策。”
黄锦一听过了年后就可以把这事提上章程,他也不由开心了起来。
毕竟现在距离元宵节也没两天了,等元宵节一过,朝廷就可以恢复正常的差事和工作,所有放假的官员都要回到各自的衙门当值。
所以这个问题也算是解决了。
不过在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之后,黄锦还是把话题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上面。
黄锦问道:“王爷你看这周延突然死了,空出来的都御史之职该推荐何人好呢?”
这个时候的朱载坖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心里也隐隐的有了一个答案。
朱载坖道:“都察院虽无六部之实权,但其掌握的风闻奏事之权,也是非同小可之权。如果用人不当,不能压制手下的御史们平稳对待朝廷政事,而使其陷入到了相互攻讦的乱局之中,变成了某些党争的工具,那不管是对朝廷而言,还是对天下人而言,都不能算是一件好事。”
“所以本王以为如果要为都察院选一个靠谱的都御史,应该找一个老成持重之臣,而且这个老臣还要有不争之心,还要有忠君之心。”
黄锦听到朱载坖这句话,也跟着赞同道:“王爷是说的是呀,可是这样的老臣一时半会儿能去哪找呢?总不能从京外调任进来吧?毕竟京外官员不了解朝廷运作情况,若是一开始就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弄不好就会使都察院成为某些人的党争工具,而这对帝君而言,也是不能忍受的。”
朱载坖也点点头道:“公公所言极是,所以这样的老臣还是要在京师之中寻找。公公以为现在的吏部尚书欧阳必进怎么样?”
朱载坖最后说出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也让黄锦当时一愣。
黄锦道:“欧阳尚书才刚刚担任吏部尚书,会不会有点太快了?”
朱载坖道:“公公事急从权嘛,吏部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吏部也有自己的一套运作流程,暂时以吏部侍郎领衔吏部的差事,也能保证吏部的完整运行。”
“可是都察院就不一样了,京师的都察院和南京的都察院可是一直都通着气的。现在周延死了,虽然这一天的时间还不足以把这个消息传到南京,可若是拖久了,南京都察院知道了此事,他们肯定也会有一些别样的小心思。”
“而他们这些小心思万一再和京师都察院内的某些御史言官们合流了,那可是要节外生枝的,所以当今之计就是要快刀斩乱麻,早点把都察院的都御史安排到位,就算是南京都察院那边得到了信息,想要反应的时候,也已经尘埃落定,他们也不得不尊重新任都御史的安排。”
黄锦思考了一会儿,又道:“王爷说的对,可是欧阳必进他愿意吗?”
朱载坖正气道:“朝廷的官职本来就是因人而异,见才用人的,他愿不愿意这好像不是朝廷用人任官的标准吧?而且他还是吏部尚书,应该要比其他官员更识大体才是。怎么可以恋栈权位,觉得这个官好,那个官不好呢?”
“都察院可是和六部平级的七卿衙门之一,而且还掌管着天下御史言官们的风闻奏事之权,若论于上古,这也是三公之位,哪里委屈了他?”
黄锦听完朱载坖这番话后,也不由笑了起来。
“是啊,若论到秦汉之世,都御史之职位,确实可比当时的三公之一御史大夫。如此紧要的位置,也确实没有一点委屈欧阳尚书的意思。”
“可是他真的行吗?”
最后的时候黄锦还是问出这句话。
朱载坖道:“若是放在从前欧阳尚书不一定行,但是放在现在他肯定行。欧阳尚书是严阁老家的亲戚,两家之间也算是有些默契。这些年来欧阳尚书不管是担任刑部尚书还是工部尚书,也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楷模,从未使得这两个衙门出过任何大的纰漏。”
“而且严阁老在约束手下的时候,也有自己的一套,他不会让某些人跳出来当个刺头,对朝廷和陛下的事情指手画脚。所以,以欧阳尚书之稳重,再以严阁老之老成,都察院交在欧阳尚书的手上,也算是自得其所。”
“还有若是陛下觉得欧阳尚书不合适的话,也可以利用欧阳尚书在都察院过渡一段时间,再考察一两位合适的人选补位上来就是了。”
黄锦听到这里也完全懂了朱载坖的意思,他这就是看中了欧阳必进是个挑起事的怂包性格,把这样的老臣放在都察院虽不至于全面的压制住都察院里面的御史言官们,但最起码能够保证在他担任都御史期间,都察院是不会出乱子的。
这一招当真是妙极呀!
黄锦道:“王爷推荐的欧阳尚书真是好极了,相信帝君知道了欧阳尚书的好之后,肯定也会龙颜大悦的将欧阳尚书放在更紧要的位置上,让他继续为朝廷发光发热。”
朱载坖笑道:“是啊,像欧阳尚书这样的老臣,可都是一块宝呀。朝廷能有他们这样的老臣尽心于事,也是陛下之福啊!”
黄锦听到这里,也不由呵呵笑了起来,心情也不由大好起来,接着又干了半碗饭!
——————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