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这个时候,欧阳必进好像也没那么难受了,眼泪什么的都收住了。
欧阳必进对着黄锦说道:“还请公公转呈陛下,老臣一定会不负圣望,会尽心尽力办好都察院的差事。”
黄锦听到欧阳必进这句话后,也满意的点点头,“咱家一定待到。欧阳中丞快进屋去吧,外面冷。”说罢黄锦就离开了欧阳必进的府邸,然后又朝着吏部衙门去了。
今天的吏部衙门也是热闹,两位吏部侍郎和数位吏部主事都到了。
他们一早就被通知在衙门等候圣旨,现在都快中午了,圣旨还没来,也不禁让这些人有些心急的。
但再心急,这个时候他们也得等着,毕竟这可是圣旨,不是什么可以随意推脱的口头通知。
郭朴和高拱两人此刻都在吏部衙门大堂里面坐着,他们下面还坐着几个吏部主事。
郭朴看了高拱一眼,“肃卿啊,这茶都喝了一上午了,怎么既不见部堂来,也不见圣旨到呢?”
郭朴也是吏部侍郎之一,是从礼部右侍郎的任上调过来的,也是以青词著称的人才,在后世的历史评价之中他和李春芳、严讷、袁炜合称为“青词宰相”。
只不过又因为他非是裕王府人,即便是在嘉靖四十五年的得幸兼任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也没在内阁干满一年,在裕王登基的隆庆元年就致仕了,由此可见这家伙实际上混的也不太好。
要不然怎么会在隆庆刚刚登基没多久他就致仕回家了呢?要知道当时他也不过六十出头而已,对于内阁这样的高位而言,他这个年龄也算是正当年的年纪。
可惜,他就是这么的时运不济,既不能得隆于新帝,又不能被容于徐阶等人,所以他的提前退休,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不过现在的历史轨迹和原来的也不太一样了,虽然郭朴到现在还是沿着自己原来的历史轨迹而行,但是现在他提前就和高拱成为了一个衙门的同事,说不定未来也会有些新的变化。
高拱其实心里也纳闷极了,要不是这些年在京师特区和大明联储当了几年的一把手,他估计也早就沉不住气了。
高拱道:“再等等吧,说不定过会就来了。今天不管是宫里,还是京师里的百官,几乎都去周中丞的府上吊唁了,现在耽误些时间也是正常。”
郭朴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本来他们也是要去周延府上吊唁的,但由于一大早就接到了宫里传来的旨意,让他们先到吏部衙门候着,要不然他也早就去了周延府上。
“那就再喝一壶茶吧?”
郭朴和高拱都是河南人,所以在相处的时候,也会有一种老乡见老乡的亲谊之感,但两人在乡音上却还有些不同。
因为郭朴的老家是安阳,安阳话的口音是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不属于中原官话,所以他和高拱交流起来,如果用家乡话的时候,两人也都会相互听不懂的。
所以在两人在聊天的时候,也就很默契的没用家乡话,而是用本朝通用的洪武正韵,不过他俩这洪武正韵,也和大多数在久在京师的其他官员一样,多多少少都沾了点北京口音,听着也有点奇奇怪怪的。
不过即便是有些奇怪,但最起码都能听得懂。
所以在交流上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高拱看着正要倒茶的郭朴,也没拒绝,他也微微的起身,以示尊敬。
可就在这个时候,黄锦也终于风尘仆仆的赶到吏部衙门。
黄锦刚刚一到,就立刻吸引到吏部大堂里内一众目光。
郭朴和高拱也连忙停住了动作,郭朴放下了茶壶,高拱也转身对着正过来的黄锦。
两人又同时起身带着吏部的其他主事们,迎接了过来。
“公公辛苦了。”
郭朴和高拱,以及诸位吏部主事对着黄锦微微一拜。
黄锦也是微微回礼,“诸位辛苦,是咱家来晚了。”
郭朴和高拱陪笑道:“公公这是哪里话?公公伺候在陛下身边,要忙的事情,也都是一等一的紧要,我们多等一会儿也无妨。”
黄锦笑道:“两位侍郎客气了。都准备一下,咱家先把帝君的旨意宣了,这样也不耽误咱家回去复旨,也不耽误诸位午饭。”
郭朴和高拱疑惑的对视了一眼,好像尚书还没到呀?
但两人也没有多问,连忙回道:“是极是极,公公所言极是。”
然后郭朴和高拱就让另外几个吏部主事,把早早准备的接旨香案备好,请黄锦到了大堂的内上首位置准备宣旨。
黄锦把圣旨放在香案上,和郭朴,高拱等人一起拜了一下。
黄锦转身郑重道:“有旨!”
郭朴,高拱等人一起拜道:“臣等问圣躬安。”
黄锦代天回道:“圣躬安。”
接着黄锦就将香案上的圣旨捧起来,然后张开念道:“吏部尚书欧阳必进调任都察院任左都御史,郭朴,高拱为吏部左右侍郎,即日起二人暂代吏部尚书事,以处理吏部上下一切庶务,望尔等不负朕望。钦此。”
郭朴和高拱听到这道圣旨的时候,两个人直接就愣在原地,欧阳必进去都察院任左都御史了?他不刚刚才当的吏部尚书吗?好像还没一个月啊?怎么就去了都察院?
但是此刻不管是郭朴,还是高拱,即便是二人在惊愕,两人也立刻消化了这道圣旨,这可是给他们加权啊,有啥不好的呢?
郭朴,高拱两人立刻就一起拜道:“臣接旨,叩谢圣恩!”
后面的吏部主事们,也是一脸茫然跟着叩谢圣恩。
黄锦这时候也笑眯眯的把圣旨递到了郭朴和高拱二人手中,“恭喜两位,今后吏部的事情就交托给两位了,咱家也回去复旨了。”
郭朴和高拱也连忙送着黄锦出了吏部衙门,“公公慢走。”
————————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