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徐寿辉的危机
水陆步骑二十万大军?!
徐寿辉和彭莹玉纷纷震惊于这个数字,若是鲁锦真有这么多兵力,那实力岂不是比徐宋现在还多了,己方又怎么可能让鲁锦那么容易臣服?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个数字肯定是假的,‘号称’这玩意谁不懂啊,关键就看这兵力的水分究竟有多少了。
想了想,徐寿辉这才问道,“普雄,据你亲眼所见,你觉得这鲁锦究竟有多少兵马?”
“这可不好说”杨普雄闻言皱了皱眉。
“此话怎讲,有甚不好说的,你只管说就是,说错了也无妨,我和陛下自会决断。”彭莹玉也在一旁催促道。
“是。”杨普雄沉吟一下,这才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我认为鲁锦那厮,最少也有六七万的兵力。”
此言一出,徐寿辉和彭莹玉都愣了下,六七万的兵力啊,虽然没有二十万那么夸张,但对比如今的徐宋,依然不是个小数目。
但是两人都没有打断,杨普雄只能继续说道。
“此番我去庐州,先是在六安看到了五千兵力,那六安附近又没什么元贼,他还往六安摆了五千兵力,难道其他方向就不用兵吗?可见庐州并不缺这五千兵马。”
徐寿辉和彭莹玉闻言点了点头,认同了杨普雄的这个判断,在一个不重要的方向摆上五千大军,这已经不是个小手笔了,鲁锦又一直在往外打,若真的缺兵,也不至于放这五千吃闲饭的。
见两人点头认同,杨普雄又分析道。
“我从六安前往庐州,那鲁锦本部就驻扎在庐州,他身边的禁军显然不可能比六安少,而且庐州也有个朱姓指挥使,若是团指挥相同,那他手下最少也有五千兵马,庐州五千,六安五千,这加起来就有一万了。
“除此之外,我从六安到庐州,又从庐州回六安,来回皆有一千骑兵护送,这些骑兵听说都是那鲁锦身边的禁卫,带兵的将领也是指挥使,和六安、庐州的守将平级,我虽不知这骑兵指挥和步兵指挥是否相同,但我在庐州亲眼所见,就不止一个骑兵营,少说也有三个,那这就有三千骑兵。
“三千骑兵,加上一万步兵,仅我亲眼所见,这就有一万三千兵力的实数了。”
徐寿辉和彭莹玉一听,都蹙眉点了点头,他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还只是鲁锦的大后方,仅两座城就有一万三千的兵力,若是每个指挥手下都是五千,那可能就有一万五千了,说一万三还是保守的估计。
就这还没算前线呢!鲁锦如今占了那么大的地盘,前线多个几倍的兵力不过分吧?
果然,就听杨普雄继续分析道。
“那鲁锦在庐州,算是大后方,他那里没仗打都要放三千骑兵,陛下和军师当知晓,这骑兵在江淮战场是何种威力,有这样的骑兵又怎会放在家中不用呢?
“可庐州偏偏就有三千骑兵,那说明他在外线的兵力,可能最少还有两支这样的骑兵部队,若这是真的,那仅骑兵就有近万了。”
徐、彭二人再次点头认同,心中对鲁锦的评价,或者忌惮又高了一级,江淮地区的一万骑兵,哪怕是元廷也不能小看了这股力量!
恰好这个时候彭莹玉又来了个神助攻,只见他躬身出列,拱手说道。
“陛下,伪元曾在庐州设有马场,那里马匹颇多,这鲁锦又以庐州为本部大营,真让他凑出一万骑兵,倒也说得过去。”
徐寿辉点点头,也说道,“江淮地区不比咱们荆襄湖广,我们这里重水战,骑兵难以施展,可若是到了江淮和中原,则又不同,今后若想北伐中原,肯定少不了骑兵。”
彭莹玉闻言有些无语,他能听出来,徐寿辉这话的意思,还是希望能够成功招揽鲁锦,毕竟如此强劲的军事力量,若能收到自己手里,徐宋的争霸天下的实力自然也会跟着强一些。
当然,这只是彭莹玉自己想的,但对于徐寿辉来说就不一样了。
招揽鲁锦,壮大徐宋,固然对整个势力都有好处,但徐寿辉内心更多的,其实是想把鲁锦这支力量抓到他自己的手里。
鲁锦那边的圣武军,内部派系一大堆,有巢湖元老派,有降将派,有定远派,最近甚至还隐隐冒出个濠州派,只是濠州派目前还太过弱小,像是徐达,郭兴,汤和等人,如今还都只是试千户,级别太低,但等将来他们的地位上来了,妥妥的又是一个乡党.
鲁锦的圣武军那边一大堆派系,徐宋其实也不遑多让。
当初结伴起义时,徐寿辉只是个卖布的小商贩,他手里根本没什么基本盘,就因为是个冷白皮,洗澡的时候在太阳下皮肤白的反光,因此被认为异于常人,然后当时被彭莹玉半开玩笑式的推举为主君,结果邹普胜和倪文俊还同意了。
徐寿辉当初上位的过程,就特么跟开了个玩笑似的,既无兵权,又无基本盘,在军队中还没有威望。
鲁锦和他相比,好歹鲁锦在军中有威望,有自己的兵力,有兵权,还是巢湖水师最艰难的时候,亲自带着他们逆风翻盘的,是鲁锦带着他们打下了第一块地盘,和康茂才决战时,也是鲁锦在全盘布局和指挥。
两人在各自所属的势力中,那威望和统治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果然,等徐宋集团正式成立后,徐寿辉就发现自己成了吉祥物,邹普胜成了太师,如今有自己的兵权,倪文俊更是大将军,手下也一大票兵力。
整个势力的中低层将领,又都是彭莹玉的徒弟,彭莹玉现在还挂着一个‘军师’的头衔,掌管着‘莲台省’(中书省),没有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且彭莹玉自己手里,还握着几千人的莲台军,其实就是‘护教军’,这些护教军全是弥勒教的忠实信徒,是彭莹玉的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