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我家公子有请
江西行省,龙兴路,南昌府,魏梓明带着六名侍卫,携带金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这个目的地。
没错,此人就是隶属于武院军令司的情报员。
魏梓明原本是无为县士子,家中以经商为主,后来鲁锦召集各地读书人考试的时候,这家伙也前去应考了,只可惜当时地盘有限,官位就那么多,他没被录上,但本身的学识还是有的。
再加上魏梓明家中有经商经历,对做生意之事颇为熟络,而且家属健全,都在圣武军的地盘里,可以当作人质,其本身又有学问,这样的人简直天生适合做情报员,于是后来很快被包毓选中,让他做了南昌站的站长。
对于这种负责一个方向的大站站长级别的情报人员,鲁锦一般都是直接许诺,将来事成之后可以直接从正四品的知府做起,如此一来,这些人就更加卖力。
魏梓明开始还对当细作有些不情愿,但得知鲁锦开出的条件后,很快就答应了下来,他的学识不算出众,第一次考试就没考中,等将来地盘大了,应考的人才也肯定更多,他一个商人之子,还真不一定能卷的过那些人,还不如趁此机会谋个出身,而且基本没什么特别大的危险。
包毓对这些人进行过培训,因为缺少合适人手,外加组织架构的原因,包毓不允许他们自己亲自搜集情报,只让他们负责情报线的建设,主要靠发展的下线来收集情报,还不允许各个情报线有交叉,不让他们互相认识,情报站只负责转运各条线收集来的情报。
说白了就是单线联系,这样能最大的保证安全,就算将来被人发现,只要总站搬的够快,就能保全大部分情报线,只要换个负责人,很快又能重建情报网络。
因此虽是在远离根据地的敌后当细作,魏梓明也没太担心安危的事。
他带着六名护卫和几十两金银,乘船到了南昌,靠着钞能力,很快就在南昌找到了落脚点,在城内城外各布置一处安全屋。
除了随身带的金银,包毓还从庐州给他置办了一批澄泥砚和徽墨,当做货本。
徽墨是鲁锦地盘里十分有名的特色产品,大别山里又不缺松木,能提供稳定的徽墨货源,定远的澄泥砚虽不是什么名品,但主打一个薄利多销,这玩意就是用陶泥烧制的,定远的陶土矿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江西本身又是造纸大省,他再从南昌本地进一些纸张毛笔,就能开一个文房用品店了。
魏梓明假借盘店铺的名头,在城里大张旗鼓的逛了好几日,终于偷偷的把城池街道布局,城墙防御布置等情报搜集完毕,绘制成图。
然后这才在城里盘了两间店面,称为阴阳店。
阳店主营文房用品,给魏梓明当作表面的掩护,并非情报站本身。
阴店靠近城门,是个大车店,就是古代最低档的客栈,里面没有单间的客房,都是大通铺睡草席的那种,一群陌生人睡在一起,专供外出的车夫、挑夫、货郎一类的穷苦人住的客栈,里面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方便从苦力中发展下线。
而且车夫、挑夫、货郎一类的人,对当地的交通情况也比较熟悉,没事向他们问问路,套套话,就能把当地的道路情况摸清楚,方便以后规划进兵路线。
这个阴店表面上和魏梓明没有任何关系,而实际上,阴店才是南昌站的真正站点,而且这里人来人往,出个远门,去外地收集情报,运送情报,都不容易引起注意。
魏梓明这边,对外就宣称是从无为避兵祸逃出来的,来南昌寻亲投奔。
至于亲在哪里?慢慢找呗,什么时候找到可靠的下线,谁就是这个‘亲戚’。
等一明一暗两个店铺,还有城里城外的两个安全屋都布置妥当,南昌站正式建立起来后,魏梓明才把自己这边的情况,连同那份自己绘制的南昌城布防图,派人送回老家,然后才开始着手发展下线。
当然,只靠一个文房用品店,魏梓明还是不好展开工作,一来刚开的店铺没什么顾客,没有机会接触到什么上流人士,二来他一个落魄的逃难书生,开个小破店,也没借口到处找人攀谈,所以他还得想办法给店铺‘引流’,并且弄一个合情合理,可以主动接触人的借口。
不过这也不难,办法鲁锦早就给他们想好了。
江浙那条线,靠着朱丹溪和葛可久两个名医的关系,再加上大别山里的药材供应,主要以经营药材的身份发展关系。
江西这边造纸的多,而且文风昌盛,读书人比较多,以经营文房用品和字画为主,当然只靠字画是很难打出名气的,你还得有自己的特色,奇货可居的那种,所以鲁锦还给他准备了一项特殊项目,折扇。
折扇这玩意宋朝人就见过了,不过宋朝的时候,折扇还是高丽进贡的贡品,而高丽的折扇又是从日本贸易来的,高丽在中间当二道贩子。
这玩意在宋朝的时候还是稀罕物,只有达官显贵才有机会一见,价格更是高的离谱,一把日本进口的折扇,在宋朝甚至千金难求
后来到了靖康之耻,宋朝丢了半壁江山后,这条高丽进贡的渠道也就没了,等到了元朝,元朝又两征日本,日本又派倭寇袭扰大元,元日外交断绝,进口折扇这条路算是彻底断了。
至此,中国之人已经近两百年没怎么见过折扇了。
后来折扇在中国再次兴起,那还得等到明朝永乐时期,是朱棣特别喜欢折扇这玩意,弄了一帮工匠在宫里专门制作折扇,没事还经常拿折扇赏赐大臣。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连皇帝都特别喜欢这玩意,民间就更加推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