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关灯
护眼
第227章 争取与考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那彭莹玉留在庐州的两个徒弟呢?”

魏梓明又解释道,“主公先斩了左君弼,又擒了六安朱亮祖,夺下三城,周围便只剩下了和州的淮西宣慰使康茂才为敌,那康茂才拥兵三万,距离含山更近,听说庐州被义军所夺,担心无法跟朝廷交代,便先下手打了驻扎在含山的赵普胜,斩其首级给朝廷交差。

“另有无为的李普胜部,此人起初先是观望,后来见我家主公在巢县郊野,一战歼灭康茂才上万主力,连夺沿江数城,几乎将庐州路收入囊中,自主公投军以来,所向披靡,至今还未尝一败。“而他师傅彭莹玉,却屡试屡败,每次事败都用徒弟殿后,自己却跑的飞快,这才改换门庭,投了我家主公,如今此人已改邪归正,跟湖广的徐宋再无瓜葛,故而我家虽起于妖教之手,可现在家中却再无一个烧香之徒。”

“原来如此。”

汪大渊恍然大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庐州现在还真的跟彭莹玉那些妖教没什么瓜葛了。

不过和妖教没瓜葛是一回事,这人之后如何行事就又是一回事,汪大渊本来就没想过造反,更不会仅凭对方和妖教不是一路,就公然跑到千里之外去投贼。

正好这时魏梓明再次开口道,“先生可知我一个儒门子弟,又是如何投入主公麾下?”

汪大渊还真有点好奇,这魏梓明二十郎当岁,也不像是什么有才名之辈。

“小友不是说你家在无为吗,莫非是因为反贼占了庐州全境,你家中被迫为贼效力?”

“非也,怎会是被迫呢,我家主公素有仁义之名,因见不惯官军杀良冒功,怒而杀官投军之人,怎会强迫士子做事?”

魏梓明摇了摇头,这才说起了鲁锦的施政措施。

“我家主公占据庐州后,贴的安民榜上书‘翦乱世,诛暴元,驱逐鞑虏,复我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主公所行之事,尽在此言之中。

“主公夺取庐州后,立刻开仓放粮,以工代赈,一边赈济百姓,一边加固各地城防,又行废奴令,废贷令,元廷之买卖人口,官放高利贷等暴政,悉数被主公废除。

“淮西近些年连年大灾,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时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皆苦元廷暴政久矣,主公只靠废除高利贷,释放奴仆,让被官府用高利贷强行收买的奴仆归家,便有无数百姓嬴粮景从。

“主公又招纳流民,给百姓分田落户,编户齐民,垦荒治水,恢复生产,还在庐江、巢县等地开矿,采煤冶铁,打造兵甲,招兵买马,练兵备战。

“主公欲革除元廷弊政,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自然需要大量的官员为其做事,便在辖内各县广贴招贤榜,召各地有识之士前去庐州考试,虽无科举之名,却与科举无异,选材必以成绩为准,绝不任人唯亲。”

魏梓明说了这么多,将鲁锦的施政大略讲了一下,仅从废除高利贷,废除买卖人口这一项,便知这鲁锦绝非歹人,还有那句驱逐鞑虏,复我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也表明了其立场。

招纳流民,分田垦荒,恢复生产,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更是仁义之举,不过最让汪大渊感兴趣的,还是鲁锦搞的小科举。

这才是汪大渊觉得鲁锦和其他反贼最不同的地方。

科举啊!哪个有志做官的读书人会不关心呢?

“哦?那小友也是去应了庐州的科举考上的?”

“然也。”魏梓明点点头。

“只可惜如今主公治下城池太少,不过二十余州县,初试只录了三十多名,头名直接被点为庐州知府,好不风光,在下才疏学浅,虽未能录中,却也被留在崇文馆学习,一边读书,一边等候空缺,馆中士子皆盼着早日开疆拓土,打下更多州县。

“不过我虽未录上,但那场考试至今仍让在下记忆犹新,真个是别开生面。”

汪大渊顿时好奇心大起,“你家长辈都考了什么?”

“那次考试有三百多士子应考,主公亲自出题,分为刑律、数算诸科,皆实干之学,最后还有一道策论题。

“主公初入庐州时,庐州有两座王府,主公却立志律己,也是为了不让麾下将领放纵丧志,便放着王府豪宅不住,住在州衙后宅之中,平日勤勉朴素,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将城中王府当作贡院,给士子们考试。

“考试那日,主公出题之言犹在耳边,第一题刑律题,主公言称不考判案,因为判案需有法可依,不可凭着性子胡乱判案,然元廷新编的至正条格却多有暴政,不可使用,新编一部律法又耗时良久,非一朝一夕之功。”

汪大渊闻言连连点头,“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你家长辈所言有理,然后呢?既然无法可依,那这刑律题又该如何出题?”

说到此处,魏梓明顿时一拍巴掌,激动道,“出题真是绝了,当是时,主公对众考生言,昔日汉高祖初入咸阳,也因秦法暴虐而不足用,故而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盗窃者罚,关中遂定,百姓皆喜。

“主公言欲效法汉高故事,与庐州百姓约法,可不必拘泥于三章,让应考的三百多士子,每人写出二十条当下最为要紧的律令,最后择优汇总一百条,编撰成册,这才有了庐州现在用的临时律法,让各地官员判案皆能做到有法可依!

“此政一出,庐州百姓无人不服,皆以为圣人出世,应考士子亦觉得明主当面,甘愿为其效死。”

汪大渊听完也不由得一呆,愣了半晌才惊叹道,“真治政奇才也,先将各地考生召集于一处,又让各地考生自陈二十条律令,最后汇编成册,那这部律法必然十分适合庐州民情,为何?皆各地百姓心声也。

“此举虽是效法汉高故智,却又不拘泥于一格,每人列举二十条当下最紧要的律令,这题目看似无甚难度,谁都会写,但出题人却可从考生所出律令之轻重缓急,刑罚轻重,看出众多考生的治政水平。

“就出这道题而言,他既收了庐州军民之心,二来得了部堪用的临时律法,三来,又能从题目后面窥见众多考生的心性良莠,得到真正想要的人才,可谓一石三鸟,真是智谋尽显。

“我现在算是相信你前面说的那些话了,此人放着王府不住,住在州衙,勤勉朴素,严于律己,从其‘驱逐鞑虏,复我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的豪言,更是能看出志向远大。

“而且又懂军事谋略,带一支刚打了败仗的香军残部,却能屡战屡胜,发展壮大,打赢了更能做到不骄不躁,还能安邦治民,其治政手段既有机智,又有仁义,还十分狡诈,有能力,有志气,有手段,还有一颗仁者之心,的确可称上是一位明主。”

“吾亦觉得如此!哈哈哈哈,如何,先生心动否?”魏梓明当即笑问道。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拳平风雨,四海无神明 阎浮武事 1444,拜占庭再起 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东京道士异闻录 从流浪者到宇宙主宰 我的概念系地府杂货铺 巫师血脉 万法道果:从劈柴圆满开始 灵域仙途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