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真正的齐射
为了尽可能的增加射程,当初设计火枪的时候,鲁锦就尽量把枪管拉长,最后定型时更是搞出了足有1.1米长的枪管,加上枪托足有1.45米,再加上一把半米多长的刺刀,全枪加起来足有两米长。
这放在冷兵器里自然是短枪,但放在火枪里,这个长度已经略显夸张了。
长身管的优点,自然是带来了超长的射程,使其在两百米的距离仍然十分具备杀伤力,200米打无甲目标集群,那基本是挨着就死。
除非两百米外的敌军全都披甲,同时装备盾牌,才能挡得住这么远的火枪齐射。
除了射程,鲁锦为了提高命中率,还命令制式弹药一律使用每发五颗弹丸的霰弹,经实际测试,虽然单枪打单个目标的命中率只有15%左右,但是打集群目标的时候,命中率就会突然上升到恐怖的75%以上,对两百米的距离来说,这个命中率已经非常夸张了。
不过这个距离打霰弹,虽然命中率不低,但想要打穿铁甲也还是不容易。
后续的破甲测试中,当距离拉近到180米的时候,破甲概率就会大幅度上升,当距离到150米的时候,只要被最大的那颗弹丸命中,几乎百分百能破甲,小弹丸的破甲率也能提高到80%。
当拉近到120米左右的时候,即便是小弹丸,也是必破铁甲。
当然,这里说的甲都是2毫米后的均质轧制钢板,有的可能还达不到钢的标准,顶多算是软钢,但这個测试结果依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听起来似乎有些离谱,但所谓的小弹丸实际上并不小,大弹丸和枪的口径一样,直径都是16毫米,可小弹丸的直径也有9毫米,比常见的鹿弹直径还大一些,大就代表重,重量上去了,存能效果就好,破甲机率就高。
如此,就引出一个问题,既然远距离的命中率和杀伤威力都不低,那我为什么非要承受巨大的伤亡,怼到30米的距离再齐射?
而且30米距离齐射,每人最多打一两轮,就要刺刀冲锋了,那士兵还带那么多弹药干嘛?不是纯纯多余吗?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文人描述军事战场时,多喜欢用春秋笔法,或是十分夸张的描述,夸张人数,夸张武器效果等等,那么会不会希望的文人也有一样的毛病?
承受巨大的伤亡,抵近到30码的距离再来一轮齐射,这种战绩不否认它真实存在,但会不会只是以偏盖全,实际上只有一两次这样的战绩,却被人吹成每场都是如此?
还有所谓的齐射,是全团一起齐射,还是营连级的齐射?会不会是西方的文人把营连级的齐射当成了全军齐射?
鲁锦之所以会怀疑,是因为本身实际操作就很难。
就拿指挥来说,一个成年男性的肩膀,在排队时少说也得占据60厘米,也就是0.6米,而欧洲的排队枪毙时期,一个排有38人,四个排组一个连,三到四个连组一个营,两三个营组一个团,那一个团就是1500人左右。
1500人,分成三排,一排500人,每人占据0.6米,这个战列线也得有300米宽。
在没有人均对讲机的情况下,如何指挥三百米宽战线上的500人同时开火?
别说英军有鼓乐,英军的鼓乐是步鼓,是用来控制行进步伐的,开火的口令一般还是靠军官用嘴喊,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人喊破嗓子也只能传出50米,站在队伍中间也只能控制一百米的战线,更何况战场上还有火枪火炮的开火声,人声都不一定能传那么远?
所以怎么控制500人同时开火?
那些文学作品里所谓的齐射,会不会是分成多段的,营连级递次开火?如果是连级的齐射,一个连才一百多人,排成三排才20米宽,这就比较容易控制了,看起来也实际一些。
鲁锦毕竟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他了解的那些营销号科普,大多也是一知半解,其实历史上的英军真实情况,也有‘按伍射击’这种战术,战列线的每一纵队算是一伍,通常会有五六个人,如果排成三个横排,那每列就只有三人,称为‘缺伍’。
真实的战场齐射,也并非全军一起齐射,因为根本控制不了那么长的战线,这是真实的物理条件限制的,文学作品再怎么吹,也改变不了物理事实。
所以火枪兵齐射究竟该怎么齐射,怎么训练,鲁锦也是搞得一个头俩大,没办法,只能继续做实验,把军队拉出来搞一下演习,就能发现实际中的问题了。
还有圣武军的编制,基层都是四四制,这是为了方便组成方阵,但打排枪进攻的时候,要排成三排还是四排呢?
“第一排,预备,举枪,瞄准,开火!”
砰砰砰砰——
一阵火光闪过,第一排开火后立刻从第二排阵列的缝隙中穿过,绕到后排开始装弹。
“第二排,预备,举枪,瞄准,开火!”
砰砰砰砰——
又是一阵齐射,两轮过后,原本士卒站立的地方已经被浓郁的硝烟弥漫,所有人都被呛的屏住呼吸,眯起了眼睛,装弹速度也受到不少影响。
有人想要前进或者后退,想走出烟雾区,但轻易离开阵型是绝不允许的,因此众人都感觉有些难受。
如此继续,等到第三轮齐射的时候,受到硝烟的影响,第三轮的士卒已经无法正常瞄准了,只能将火枪举平,大致瞄准正前方,然后开火了事。
接下来又是两排齐射,前排跪姿射击,二排立姿射击,这个时候就很难插下第三排了,如果插第三排,那只能让前两排全蹲下,然后第三排再开火,如果不这样做,那第三排就只能把枪伸到第二排的士兵缝隙中间,但是这样射击产生的火光、噪音和烟雾,都会极大的影响前面的士兵,所以并不建议这么做。
等几轮简单的测试做完,鲁锦再次把营连级军官们叫到了一起,让大家各抒己见,看看今后的阵型怎么安排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