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朱厚照要的可不是梁储告老还乡啊。
他要的是一个又脏又臭的大学士梁储,立在内阁之中,让那些总想搞事的文官们理亏气短。
所以朱厚照将张大麟挪往吏部和礼部做郎中,一来可以恢复他的官阶品阶,稍微的表明态度,二来也能振奋士人之心。
偏偏这个操作让梁储来完成,却又给了梁储另一种暗示。
既是让梁储有了向外展示容人之量的机会,另外还变相的把张大麟这个强硬派调出刑部,减少了审案的变数。
梁储应该也会感恩戴德。
朱厚照掌握的信息显然比裴元全面,他又自顾自补充道,“三司会审之后,朕曾经询问大理寺卿张纶,他一力坚持要惩罚梁次摅。而右都御史王鼎则说,情重律轻,难以用常例判断,有包庇回护之意。”
朱厚照说完,自己琢磨了片刻,就已经有了决断。
他张口道,“张纶可以恩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至于右都御史王鼎……”
朱厚照顿了顿,开口道,“之前因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洪钟年迈,朕一直让他暂掌都察院的事务。既然他为了谄媚上官,就如此不堪,就免掉他的右都御史,让他回家读书去吧。”
裴元听得一震,堂堂正二品的右都御史,就这么没了?
要知道陆完能够统领那么多兵马作战,依靠的可不是他兵部侍郎的正三品衔,而是右佥都御史的正四品衔。
后来陆完名义上打赢了淮北一战,把霸州叛军赶到河南,这才正经加了右都御史。
王敞想卸任南京兵部尚书要换个总督、巡抚的官儿,现在急需的,也是这个右都御史的加衔。
可想而知,这个右都御史的含金量有多高。
可是就这么一个位高权重、不知道要经营了多久才爬上来的官员,就被天子一言拿掉了?
裴元这时候也有些共情那些满朝的文武官员了。
皇权对政治生态的破坏性实在太大了。
朱厚照说完,很诚恳的征求裴元的意见,“裴卿,你觉得如何?”
裴元再次虎躯一震。
这岂不是意味着右都御史王鼎的去留也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这样的政治生态,实在是稳固又可控啊!
裴元飞快的权衡了一下。
现在河道总督的位置暂时不能指望了,给王敞谋求山东巡抚的事情,就箭在弦上。
那有资格竞争的右都御史,自然越少越好。
于是裴元赞同道,“圣明无过陛下,有此决断,必能使天下归心,使梁次摅一案,幽而复明。”
朱厚照郁闷了一晚,总算得到了裴卿的高度评价,不由面露喜色。
“甚好。既然如此,你可尽快安排御史上奏。”
说道这里,朱厚照不免又有些疑惑了,“你一个锦衣卫官,怎么还会有相熟的御史?”
裴元被朱厚照问的又是一顿。
或许是裴元的卡壳,让朱厚照意识到了什么。
他也像是瞬间变机灵了,牙尖嘴利的问道,“不能说吗?”
“这个……”裴元迅速的组织着语言,开口道,“其实也不是和卑职亲近,乃是因为卑职有一个小妾,和那御史的女儿有些交情。是以说过几句话。”
朱厚照听得也觉古怪。
这裴元是什么小妾,还能和御史的女儿成为朋友?
他索性直接问道,“是哪个御史?”
裴元这次就不用迟疑了,直接说道,“是监察御史张琏。”
朱厚照“哦”了一声,“是他啊。这次弹劾梁储,就是他起的头吧。嗯,由他来做此事正好。我记得他……”
朱厚照说到这里顿了顿,脸上有些古怪,“我记得他,好像得罪过寿宁侯张鹤龄啊。”
裴元心道,就连士人们这样小范围的活动,朱厚照都能听到动静,何况是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件事。
裴元答道,“确实如此。当初张琏弹劾寿宁侯张鹤龄横行不法,两人之间……,有些龃龉。”
朱厚照微觉尴尬,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张鹤龄虽然是他亲舅舅,但是朱厚照也觉得他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年寿宁侯张鹤龄和长宁伯周彧争地,两家直接各带了几百号人,就在京城的闹市中血拼,以至于“喧传都邑,上彻宸居。”
结果这件事引来了六部尚书和都察院的集体弹劾。
后来张鹤龄还嚣张到在宫城强奸宫女,这件事让宫里的太监都看不过去了,跑去孝宗面前告状。
至于其他草菅人命的事情,干的更是不胜枚举。
结果就因为张氏的袒护,但凡是状告张鹤龄和张延龄的,百姓无不惨遭横死,官员多被罢黜。
朱厚照自己都恨得牙痒痒,可惜太后却一直袒护。
御史张琏家千金的事情,当初不但在市井传开了,朝中官员也大多耳闻。
朱厚照很是惭愧,偏又奈何不得张鹤龄,于是便想给张琏的儿子荫官作为弥补。
结果张琏深以为耻,把几个儿子都赶回了老家读书。
裴元这会儿说起张琏,朱厚照也不好再接话了。
转而又向裴元问道,“张琏身为御史,怎么会让女儿与你的小妾来往?”
裴元也不隐瞒,坦诚道,“卑职的妾室,乃是前大学士焦芳的孙女,并不比张御史家的千金差到哪里。”
朱厚照听的愕然,“焦芳的孙女?”
他古怪的看着裴元,不太好说伤害裴卿的话。
不是,就你也配?
裴元看重焦妍儿,自然不想说那些多余的事情,便把当初告诉张琏的那些言辞重说了一遍。
朱厚照极为聪明,见裴元含糊其辞,便知道其中有些内情。
只是他想的,远没有现实那么复杂。
只以为是裴元在兵荒马乱时,挟恩图报,强占了焦芳的孙女。焦家又不肯承认,只能不明不白,给裴元做了个妾室。
这么一想的话,感觉这个大明第一深情,也不是那么深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