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封诏书由周皇后宣读,才更有说服力。
而做为投桃报李,也为了减少宫变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闲言碎语,保全朝廷的颜面。
周显祖还会做为名义上的吏部尚书,直到皇帝丧仪结束,才会主动辞官。
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张云逸自然不会锱铢必较。当下便再度表示,自己不会插手,一切以众人商议的为准。
反而十分体贴的,吩咐周贤贵,给一众大臣送来了早饭,并吩咐周贤贵,全力配合诸位大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也没拿审问当回事,甚至,不无屈打成招,给张云逸递个台阶的心思。
可在听取了夏守忠侄子和锦香院老鸨的口供后,对于张云逸的说词,不由又信了几分。
配合上张云逸言而有信,加上送来的早饭,让他再度收获了一波好感。
待陪着众臣一起吃了早饭,他便借口不在这里给他们添乱,离开了偏殿,赶去宫中各门。
皇帝治丧,新君登基等事,他懒得费心,甚至,乐得这些事情牵扯了朝臣们的精力。
但收拢军权,却是刻不容缓。
若非昨夜实在太晚,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一刻都不想耽搁。
这会子,天光开始放亮,宫中也恢复了平静,他开始坐镇承天门。
6=9+
按照京城八卫,以及官职的划分,开始分批召见,去年年节时期,曾经登门拜访过的,贾王两家在京营里的旧部。
对人对事,都有针对性,对于这些八卫将官,张云逸自然不会像在偏殿时一般,跟他们扯什么大义。
只说,陛下新丧,太子年幼,为免人心不稳,提前下诏让他秘密接管了京城防务以及宫禁。
召他们前来,也是叮嘱他们收拢好部众,以免有人借机生乱。
同时,直言不讳,有贾、王两家的这份交情在,不但会优先考虑给他们换装,以后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他们也必定不会落于人后。
为什么每个王朝都避免不免文贵武贱?
主要还是天下大定以后,这些将士没了获取军功的机会。
这些京营将官,虽然不清楚昨夜的宫变,可宫中的禁卫换成了荷枪实弹的士兵,他们却是看在眼里。
宫中都波澜不惊,又能攀上张云逸这棵大树,无不表示,要跟着魏国公好好干一番事业。
眼下的情况,他不会操之过急,只要京营内部有人心向自己,不能一条心,即便有人试图借机生乱,也机会渺茫。
毕竟,贾、王两家在京营里的关系盘根错节,虽然大多边缘,但这么多人,力量也不可小觑。
此前,只是没人有机会将他们拧成一股绳。
光是接见这批将官,张云逸就忙活了大半天。
中途,只在万隆帝尸身入殓时,赶去布置好的养心殿一趟。
待到夜幕降临,接见完八卫将官,他方才赶去偏殿,将派人去各家取来的换洗衣物,所需物品,一一交给了众人,并一道吃了顿晚饭。
方丢下他们继续商议,自己则迈着步子来到了养心殿。
可能是昨夜的余威犹在,张云逸刚迈步进殿,一众守灵的妃嫔,顿时纷纷起身。
张云逸目不斜视,深深一礼道:“为臣想陪陛下说几句话,诸位娘娘想必也累了,不如先行回宫,让为臣给陛下守灵吧!”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