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谁赞成,谁反对
待到鸿胪寺陪同的官员,以及几个太监,将红毛使团以及那具尸体,拖下大殿。
张云逸方看向殿内一众大臣,悠悠道:“对外可以重拳出击,以强盗逻辑对待红毛,但对内,咱们还是要维护朝廷法度、纲纪。”
他顿了顿道:“锦衣卫一直游离于律法之外,不但不利于朝廷的长治久安,还会导致人人自危,且如今皇上年幼,陆炳又已然伏法,我看实在没有保留的必要,诸位以为如何?”
张云逸当然不是为了立威而立威。
对外,是向红毛展示强硬,对内,却是希望挟杀人立威的气势,推行政令。
现如今,京城内外他已然牢牢握在手中,可地方上的顽疾犹在。
锦衣卫做为皇帝的特务机构,可以说是朝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听闻张云逸力主裁撤锦衣卫,顿时议论纷纷。
这只是张云逸给的一个枣,他不等有人开口附和,便接着道:“此次虽打的红毛一溃千里,主动求和,可也暴露了铁甲舰以及远胜红毛的犀利火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防……”
“这怎么可能?天工院乃是魏国公秉承仙民技法,又岂是红毛……”
“不错!”张云逸附和一声,转而却问道,“可如果是偷学呢?”
他不等朝臣们回答,便接着道:“诸位或许还不清楚,自打去年红毛溃败两广,沿海周边,便多了许多红毛传教士,这些人打着传教的幌子,实则却是干着细作的活。
所以,防火防盗,防红毛,对内,需要严加防范红毛偷学我丝绸、瓷器以及仙学的技术,对外,需要严格监视红毛的一举一动。”
张云逸并非无的放矢,这些沿海突然多起来的所谓传教士,朝中这些人甚至都不会在意,他却一直在留意。
前世的明清两朝,不但瓷器、丝绸、以及茶叶的生产制造工艺,陆续被西方偷去,就连永乐大典之类的文献,也被抄录了不知多少。
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打着传教的幌子,暗中干着偷窃的勾当。
法国传教士德恩特雷科尔,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叫殷弘绪,假借传教之名,在景德镇潜伏十多年,不但偷走了制瓷工艺,还偷取了养蚕、制汞等一些技术。
还有偷茶的英国人罗伯特.福琼,桩桩件件,不胜枚举。
张云逸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又岂会不防?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传教士也带来了一些思想、技术。
可张云逸却不这么认为。
不能因为小偷为了进你家的门,拎了两盒点心,便觉得他是好心。
有包容之心是一件好事,却也要看对什么人。
明清年间,不乏被授官的传教士,甚至还以日心说为基础,编撰出了崇祯年历。
可同时期的欧洲,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却被烧死在火刑架上。
而这些传教士居然在遥远的东方,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只能说是细思极恐。
教员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
但是,如果因为假的就不读了,那是形而上学。
用正确的态度、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才是读历史的正确态度。
就张云逸的立场、观点来看,哪怕是阴谋论,也很有必要防范。
“只是驻军防备红毛犯边,是远远不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本国公提议,再组建警、宪、特三个部门,以应对红毛的威胁。”当然,防范红毛是主要目的,但也不妨碍他借机削弱地方势力,加强手中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