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淳领命而去。
这边周延儒准备了下措辞“陛下,顺天巡抚王元雅,上了弹劾的奏章。”“哦?”崇祯皇帝看了过来“弹劾谁?”
“弹劾遵化总兵官,陈然。”
其实王元雅弹劾陈然的奏章,早就送过来了,只不过是被周延儒给压着没给皇帝。
现在拿出来,纯粹就是用这做个由头来提起陈然。
果然,听到这个名字,崇祯皇帝下意识的露出了笑容。
“弹劾他什么?”
“王元雅弹劾陈然身为遵化总兵官,却是带走了遵化兵马,弃遵化城不顾,有违圣恩德不配位。”
崇祯皇帝皱起了眉头“陈然去哪了,为何带走遵化兵马?”
“陛下。”周延儒有陈然的亲笔信,自然是知道他去哪了“陈总兵是来勤王了。”
“哦。”
听闻此言,原本还有些不满的崇祯皇帝,当即恍然。
比起遵化城,当然是京师更重要,这可是忠心耿耿的表现。
陈然带兵来勤王,不但无过反倒有功。
提到了陈然,皇帝也来了兴趣“他之前在遵化城打的不错,建奴大举攻城都被击退,折损严重。听说死的多是奴酋的亲兵?”
攻城的主要是两黄旗兵马,的确算得上是皇太极的亲兵。
“正是如此。”周延儒不着痕迹的引导话题“陈然与赵率教离开遵化城后,一南一北分兵去迎各路勤王大军。”
“他此时已汇合山西河南山东各路兵马,正往通州与赵率教汇合。”
“哦?”皇帝果然顺着话头问“汇聚了多少兵马?”
“两三万人总是有的。”周延儒的神色严肃起来,认真行礼“陛下,陈然有奏疏上呈。”
皇帝接过奏疏翻看,内容辞藻华丽,字迹工整优美,让人看的赏心悦目。
至于奏疏内容,除了例行公事的对皇帝嘘寒问暖之外,就只有一件事情,隐晦的要钱要粮。
毫无疑问,以陈然的古文水平,不可能写的出这等奏疏来。
甚至于,他压根就没上过什么奏疏,这就是周延儒找人代笔的。
“陛下。”见着皇帝看完了奏疏,周延儒顺势出言“勤王大军粮饷皆缺,军心不稳。臣请陛下开内帑~~~”
朝廷肯定是没银子的,能出银子的只有皇帝的小金库。
这若是换个人,被东林党以及之前接连不断惨败给恶心坏了的皇帝,必然不会答应。
可陈然不一样,人家是有实打实的胜利与军功的。
奴酋阿济格的首级与大旗,是皇帝亲自送去太庙祝捷的。
那可是这段时日以来,皇帝最为开心高兴的日子。
“周卿言之有理。”略作思索,皇帝很快下定了决心“内帑出十万两,周卿再想办法筹措一批粮食给他送去。”
“陛下圣明~~~”
陈然在京师南边转悠,遇上了不少来自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兵马。
原本的历史上,这些勤王军也如山西军一样,因为无粮无饷而沦为溃兵。
好在此时遇上了陈然,虽然没给银子,可多少支援了些军粮,让他们不至于挨饿。
而且有了陈然的万余人马为核心,各路勤王兵马也依附过来,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势。
就是他的小金库,每天都是流水一般的往外出物资。
这可是两三万人马,以一己之力养活他们,哪怕是挂壁也要受不了。
他不再转悠,直接转头就去了通州,准备去寻赵率教汇合。
行至半路,忽有夜不收快马来报“前方集镇有建奴兵马,打着的是镶蓝旗旗号,约有三四百人。”
几乎瞬间的功夫,陈然就做出判断,这不是前来攻打自己的建奴前锋,而是劫掠四野的一支建奴分队。
没什么犹豫,当即安排骑兵速出封锁了集镇。
镶蓝旗旗主是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
这次入寇他留守沈阳城,带队的是他女婿顾三台。
此时顾三台正在集镇之中,抱着怀中抓来的女子饮酒作乐。
接到有大批明军骑兵封锁集镇消息的时候,顿时热血上头。
呼喝着将分散在各户人家享乐的人手都召集起来,穿上衣服披上甲胄,急匆匆的上马出击作战。
本心上,顾三台还是瞧不上明军,觉得自己数百人马,足以击溃数千明军。
可出了集镇一开打,就察觉到事情不对劲。
明军的骑兵极多,足有千余之众。
呼啸着来往纵横,将他们死死拖住。
待到陈然领着步卒急匆匆的赶到,数百火铳兵几轮齐射之下,顾三台的人马顿时溃散。
大部战死,余部突围无望,由顾三台带着投降。
入了集镇,见着了镇子里的凄惨景象,见着遍地的尸骸,见着那些衣不蔽体的女子。
陈然只嘱咐了一句话。
“那些俘虏,全部点灯拔蜡!”
ps:拜谢书友正气有限凛然的500点打赏支持,感激不尽,拜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