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诸葛亮强烈建议刘备把彭羕调离成都,并把孙乾、简雍的死算到彭羕头上。
因为孙乾和简雍曾是刘备的从事,而彭羕又是刘备刚刚提拔起来的治中从事,所以彭羕完全有理由杀害孙乾和简雍。
最后刘备终于决定把彭羕调离成都,去江阳赴任,还让诸葛亮彻查孙乾、简雍的死。
彭羕从一个好位置被调到边远地区,心里自然不会痛快,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彭羕就是胆子再大,也不敢说大逆不道的话,更不敢造反。
彭羕跟马超根本就没什么交情,即便是真想造反的话,也不可能去找马超密谋。
诸葛亮在手下当中,挑选了一个长相跟彭羕很相似,头脑又很机灵的人,冒充彭羕去找马超。
这样一来,就起码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方面,可以摸摸马超的心思。
毕竟马超之前并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似乎跟当年的吕布一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
如果马超真的同意彭羕的提议,诸葛亮这边也会对马超的心思有所掌握,从而提早防备。
另一方面,可以栽赃陷害彭羕。
如果马超不同意的话,他就很有可能向刘备揭发检举彭羕。
到时铁证如山,就有杀彭羕的充分理由了。
再一方面,也可以检验一下马超和法正的关系。
马超如果跟法正关系的确很好,那他就会先去找法正商量,如何处理彭羕的事。
但马超并没有通过法正,而是直接向刘备揭发检举了彭羕,这也说明了马超和法正虽然过从甚密,但却并不是亲密无间。
还有一方面,那就是马超可能会选择置身事外、明哲保身。
如果是那样的话,也证明马超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投靠刘备,而是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结果马超选择了直接给刘备写信的方式来揭发检举彭羕,说明他既没有野心,也跟法正关系一般,对刘备也算不错。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彭羕。
至于彭羕后来所写的忏悔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实在是漏洞百出。
如果一个人真的想造反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后悔的。
杀人不过头点地,脑袋掉了碗大疤。
成大事者,考虑的是不成功便成仁,而绝非不成功便后悔。
而且人证物证俱在,刘备也决定要处死彭羕了,你还写那么长的一大堆废话又有何用?
岂不是婆婆妈妈、啰啰嗦嗦,让人笑掉大牙嘛?
那封忏悔书自然不是彭羕写的,他根本没去找马超,也没说要造反,又怎么写的出来?
是诸葛亮提前让人写好了忏悔书,然后又在狱中强行让彭羕签字画押。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彭羕身陷囹圄,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是人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就这样,诸葛亮用了一系列的雷霆手段,很快便剪掉了法正的一只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