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关灯
护眼
248.第239章 恩!情!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历经坎坷,一行人还是顺利回到了州府。

士兵则统一进驻去年新建的平州都督府,和赤巾军(划掉)打着官军旗号的赤巾军一起交流业务去了。

州府是全辽东的政治中心,是在被慕容燕焚毁的平州州府旧址上重建的。

当然,本地人一般习惯称呼这里为“委员会”。

和平州的官僚体系一样,这里也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表示一下自己还是带唐的忠诚子民。

安顿好家人和新收入麾下的李靖、苏定方,李明和长孙延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听取着韦待价和房遗则的汇报。

两位老哥差不多一百多章没露脸了,恨不得把这段时间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倒出来。

李明虽然每天定期能收到成吨来自辽东的情报。

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尤其当两地的通信还存在半个月左右时差的时候。

要全面了解情况,还是得面谈。

“所以,从长安来此避难的老臣、能臣,全被你们送去了高句丽?”

李明的眼神一厉,扫过韦待价。

阿韦面无惧色,胸有成竹地点头:

“是的。”

李明绷着的表情松弛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干得不错。”

把“长安帮”打包送到高句丽,是李明的既定政策。

没办法,平州和营州实在是庙小,加上李明打下的坚实基础,韦待价、房遗则两人就能轻松玩转。

容不下这些从长安请来的大神(褒义)——

从大权臣房玄龄以降,李明搬来了中书省一把手,侍中梁师道、侍郎崔仁师,以及尚书省二把手、老官僚代表萧瑀等等。

以及刘德全、孙伏伽等资深事务官。

差不多把大半个朝廷的精华,都给运到了辽东这个偏远之地。

如果让这半个大唐天团窝在辽东二州,手里又没什么事情做,可是要出大事情的。

就像斗鸡不能养在一起一样,这帮闲不下来的千年老狐狸,绝对会内耗到飞起,把政治斗争玩出来,演出几百章宫斗戏。

为了替大臣们发泄发泄充沛的精力和政治野心,别让自己回辽东时发现被斗死了几个。

李明果断决定,把他们放到高句丽去治理当地,发挥余热。

东北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什么?派遣大唐的官员去直接管理高句丽,会不会太伤他们了?

伤他妹的头!

高句丽作为一个国家的所谓“主权完整”,已经完全不在李明的考量范围之内了。

扶余人已经事实上成为他的经济附庸了,有什么资格谈独立主权?

大家事实上已经是一家人了嘛,说什么两家话嘛!

高句丽的摄政,大莫离支渊盖苏文,他对全国的控制力已经基本丧失,政令不出安鹤宫,权力缩水得和他扶持的傀儡宝藏王差不多了。

至于地方上的各大小酋长,也被辽东伸过来的各级组织所架空,本人也被商社养成了只知吃拿卡要的税金小偷。

整个高句丽的上层建筑,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待宰的年猪。

再用一个词形容高句丽全国上下就是——夺舍。

李明治下的辽东就像一只触手怪,伸出一根根名为“商社”、“农庄”、“矿场”、“慈善组织”、“报社”、“环保组织”……等等的触手,深入到这个东北邻国的方方面面,将基层彻底侵蚀殆尽。

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里,塞进去几十个有为中老年,绕过高句丽王廷和地方土豪,实质上统治当地人民,那根本不叫什么事儿。

“不敢不敢,老前辈们也是自己主动请缨,前往东北的,并不光只有我的功劳。”韦待价谦虚地说。

想来也是,对急于证明自己的诸位十四奸党来说,相比波澜不惊的平州营州,显然广大的高句丽更容易做出政绩。

“阿韦,大唐开始打内战了,你知道的吧?”

李明脸上挂上了关切的表情,有些欲言又止。

“你们家……”

因为阿韦的老爹,韦挺,并不是十四党,无视了李明请他来辽东吃小鸡炖蘑菇的邀约,韦家继续待在长安。

而长安周边,恐怕即将沦为战区……

“没事,家翁自有应对之法。”韦待价对于自己老爹可能陷入战场的可能性,倒是相当的豁达。

长孙延补充道:

“如果连京兆韦氏都躲不过兵燹,那除非打得天都塌下来了。”

他的家也仍然滞留在长安,他也一点也不担心。

毕竟这只是皇子之间的内战,是夺储的后续。

并不是从下到上、改朝换代的大战。

如果连这点小场面都怕,韦氏和长孙氏也别腆着个大脸自称什么“门阀士族”了。

“既然家人无恙,那便好。”

没有了后顾之忧,李明彻底放下心来,开始和心腹们商讨正题:

“如今天下大乱,我们在东北一隅能做些什么?”

…………

与此同时,高句丽。

国内城。

在迁都平壤之前,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的古都,与平壤、卒本合成高句丽三京,是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同时,也是李明向高句丽渗透的重要枢纽。

由于其地理位置毗邻朝鲜半岛,国内城是向高句丽国都平壤城传播李明“玉音”的关键节点。

城中的青岩里寺,因为辽东矿场农场招工点、以及“善心铺”施粥摊设在此处,并且在严冬提供免费采暖。

所以城中百姓多聚集于此,听从唐人的差遣,已经事实上代替了州府,成为了当地的政治中心。

寺里的主殿,一位山羊胡老头盘腿坐在神像之前,烘着炭盆,苍老的双眼闪烁着聪慧狡黠,读着国内送来的书信。

“河北动乱……这倒是不出所料。殿下启程离开幽州……按路程推算,今天应该差不多抵达平州了吧?”

房玄龄抚着胡须,放下李明在马鞍上写就的书信,抿着煎茶。

这里的茶叶掺了丁香,有一股淡雅的香味,颇具当地特色。

因为国内城位于高句丽王国的地理中心,是李明对该国的统治中枢所在,因此由首席宰相房玄龄亲自坐镇。

从长安来的其他老臣,则分散在高句丽的各个重要山城之中,各自领导当地的唐人组织、赤巾军支部和当地土人。

这时,一位穿着粗布麻衣的高句丽人也进入了正殿,他低着头,亦步亦趋地走到房玄龄跟前,扑通跪下,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毕恭毕敬地说:

“相爷,大伙随时听您吩咐。”

房玄龄没有立刻回答他,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了看。

神像的位置上,供奉的并不是一般寺庙里凶神恶煞、或宝相庄严的神祇。

而是一尊肉乎乎、胖嘟嘟的小萌娃像,憨态可掬,煞是喜庆。

不用问也知道,这座神像雕刻的,就是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监国殿下。

被渊盖苏文和酋长土豪剥削麻了的高句丽人民,是从来此做善事的唐人口中,得知了这位小殿下的存在。

于是,他们也把这位素未谋面的殿下当做了精神依托,顶礼膜拜起来。

李委员长的恩情还不完。

当房玄龄刚接管国内城的政务、看见自己的老熟人被做成神像时,他吓了一跳。

即使现在,他也没办法让自己习惯。

坐在雕像前,他总感觉怪怪的,浑身不自在。

好像那雕像的眼神带着坏,永远憋着一股坏笑。

他耳边甚至能听见李明那贱兮兮的声音:

你继续,我在听。

房玄龄摇了摇头,无奈地笑着。

时隔一年半,爷孙二人又得从施粥摊开始了……

他恍惚了一会儿,旋即打起精神,对那传话的高句丽人吩咐道:

“请他们进来。”

不一会,几位高句丽人一同进庙。

这些人衣着朴素,但个个器宇轩昂,双眼闪烁着光芒。

他们向房玄龄行唐朝流行的叉手礼,恭敬地坐下。

这些人虽然出身普通,但都胸怀大才,经过赤巾军的层层选拔,最后由房玄龄亲自考核。所挑选出的人才。

真正的万里挑一。

这些人,将来便是李氏高句丽的骨干。

“时机已到,我们要抓紧了。”

房玄龄开门见山,简短地说道。

在座的几人都不傻,立刻精神起来,恭敬地拜倒在地:

“悉听吩咐!”

大唐乱了。

高句丽这边要抓紧准备了。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志 网游之永不遗憾 超职业太阳 DNF之重返2008 西游之万法妖帝 天赋:与世无争 LOL:电竞圈第一魅魔 祸绝诸天从东方不败开始 从神明开始 唯我独法:我在都市修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