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仅仅是猜测。
“李、侯也好,八万精兵也罢,未必真的会造反。”
李承乾貌似公允地说着车轱辘话:
“但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尤其是陛下。
“阿史那将军,你赌得起吗?”
这句沉甸甸的话就像一股北风,吹得阿史那社尔刺骨寒冷,后背却又被冷汗浸透。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看来为了保险起见,也不能贸然西进……
“至少不能什么准备都不做,就这么冒冒失失地送上门去。”
阿史那社尔完全接受了李承乾的说辞。
可这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大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该往何处去?”
东边是辽东和大海不行,南边的河北不行,现在向西又被否决。
那该往哪里去?
李承乾假模假样地问:
“父皇刚才醒了一会儿,有什么指示吗?”
“唉,天可汗……”阿史那社尔下意识地叹了口气,面露忧色:
“天可汗醒的时候……神智可能还不太清楚。现在更是一睡不起,叫都叫不醒。”
说着,他压低了声音:
“我怀疑他得了风疾!”
风疾,也就是中风。
风疾者,轻则偏瘫,重则一命呜呼,且还可能伴随意识不清、语言混乱、记忆衰退等后遗症。
也就是说,一世雄主李世民,几乎是一个废人了。
李承乾心中感慨万千,且悲且喜。
平复了一会儿心绪,他图穷匕见,道出了自己真正的意图:
“不如先往铁勒人放手薄弱的北方,再转向西南方向,绕过薛延陀的势力集中地区,取道凉州。”
“凉州?嘶……”阿史那社尔品了一品:
“那地方离云州将近两千里地,且与西突厥接壤,路途艰险。
“不过与小可汗列举的其他风险相比,未必不可接受……”
路远归路远,多点时间而已,总还是安全的。
进了凉州便算是回到大唐了,一切就稳妥了……
“不,我们不能急着踏入国门。”李承乾打断了阿史那社尔的算盘:
“将军难道忘了吗?长安还坐着一位李治。
“万一他驽马恋栈,在陛下回归的消息传遍朝野以前,在凉州到长安的漫长路途当中暗中作梗,我们这支百人的队伍应该如何应对?”
阿史那社尔沉吟了一会儿:
“小可汗说得对。”
既然李世绩要防,那李世绩背后的李治就更应该提防。
李泰固然是造反,但一个巴掌拍不响,和李泰互打内战的李治,难道就不是造反吗?
皇帝如果从地狱归来,他难道就不怕被清算吗?
阿史那社尔:“那小可汗的意思是……”
李承乾:“孤以为,应当从凉州继续向北,与西突厥联盟。”
“西突厥?!”
阿史那社尔以为自己听错了,大声喊道。
喊声甚至惊动了前面的契苾何力:
“怎么了怎么了,西突厥也打过来了?”
“你专心骑马,小心别颠着了天可汗!”
阿史那社尔斥退了好管闲事的铁勒突厥混血,压低声音问精突太子:
“小可汗您认真的?西突厥也是我们的敌人啊!”
西突厥不但是大唐的敌人。
其源于突厥汗国,与东突厥分家数十年,更是东突厥遗老阿史那社尔的双料敌人。
西突厥的乙毗咄陆可汗对李世民项上头颅的渴望,可不比真珠可汗小啊!
李承乾小可汗不会是精突精得脑壳坏掉了吧,在落魄的时候投靠敌人?
别人可不会因为你认同突厥文化,就放你一马啊!
“那可未必哦。”李承乾胸有成竹地说。
“西突厥的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在伊列河之西建立了南庭,与乙毗咄陆可汗的北庭分庭抗礼。
“两边相持不下,乙毗咄陆可汗是欢迎外援的。”
什么咄咄罗……阿史那社尔自己都被那一连串拗口的名字给绕晕了。
总之就是,西突厥也在搞内斗,所以可以借机投靠?
“以西突厥的兵为后盾,足以穿过李治的封锁。届时,只要陛下回归的消息广为传播,朝廷诸臣、军中诸将一定拨乱反正,李治一方不攻自破。
“而乙毗咄陆可汗为了巩固自身在西突厥内部的统治,获得册封和利益,也愿意与我方结盟。”
李承乾的话仿佛有特殊的魔力,让阿史那社尔有些恍惚。
他仿佛回到了突厥的黄金年代,由草原插手中原政局的时代……
他摇了摇脑袋:
“您怎么知道西突厥一定会接受盟约呢?或许李治、李世绩依然忠于天可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这就看阿史那将军如何判断了。”李承乾欲擒故纵道:
“是篡夺皇位打内战的人更可信,还是亟需外界帮助的人更可信。”
阿史那社尔紧抿嘴唇,显然是被说动了,思量再三,最后说道:
“等我们回临时营地,大家一起商量商量,最后请天可汗定夺。”
说着,他一个加速与契苾何力并驾齐驱,两位老哥先商量起来。
李承乾微微低下头。
掩盖嘴角夸张的弧度。
媚娘,我们离成功,又近一步了!
…………
胜州,侯君集的军帐。
“准备好了吗?”侯君集低声问。
薛万彻和李道宗点头:
“准备好了。”
侯君集深吸一口气,又望向军帐中鹄立的各级军官。
“你们也准备好追随监国正统,迎回陛下,讨伐篡夺朝纲的宵小之徒了吗?”
众军官齐声回答:
“愿誓死追随!”
这些军官,以及军官手下的士兵,是这几个月里被侯君集他们暗中笼络的。
当然不必多说,这是李明在密信中特意指示的重点工作。
笼络将士,“大义”这杆旗必不可少。
这些精锐是忠于陛下的。
陛下不在,李明监国便是顺理成章的下一个顺位。
至于李治,他的那一丁点合法性,已经在他与李泰的无谓内战、对陛下下落的不闻不问、以及对薛延陀入侵的不抵抗中,被彻底消耗殆尽了。
从政治立场上,这些精锐也天然更倾向于李明。
而李明率领辽东军英勇抗击薛延陀的事迹,对这些有理想、有信念的精锐来说,更有无穷的吸引力,对他们的最终倒戈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更何况,李明殿下不但占据着“大义”,对将士们的“实利”也一点不落下。
将士们也要恰饭的嘛,毕竟军队是靠胃打仗的。
李明大老远从辽东运来八万人粮草辎重的本事没有。
但是运金银财宝上前线“犒劳”守边将士的本事有,而且很大。
反正在吞并了高句丽以后,李明手上也有了一点余钱,全部投入了贿……不是,“补贴”将士家用的伟大事业之中。
红包发到了每一个大头兵的手里,务必确保人人有份。
这种面子里子都照顾到位的主君,不投奔简直是瞎了眼!
“很好!”
面对很有精神的众位将士,侯君集满意地点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带上你们的兵,即刻集合出营,向东!”
所有人鱼贯离开军帐,散布到唐军军营各处,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不一会,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
八万唐军精锐的驻扎营地之中。
在行军大总管李世绩明令不得擅动的情况下。
大队大队的人马穿戴整齐,大摇大摆地列队,开出提前准备好的、可以应付半个月的粮草辎重车辆,做好长途行军的准备以后。
便打开营门,向东北方向前进。
因为这些人的行动实在太过理直气壮,而且规模实在太大,其他人还以为这是正常的军事调动,竟没有提出异议。
就这样,大约半数的大唐精锐,总数约四万人,就这么毫无阻碍地离开了驻扎地,轻装简行地往辽东方向行军。
投奔李明去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