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拜师当然不尚算,大乾拜师是有规矩的。
六礼首先就必不可少,芹菜,意为勤奋好学;莲子,意为苦心教育;红豆,意为红运高照;枣子,意为早早高中;桂圆,意为功德圆满;肉条,则是用以表达学生心意。
这些六礼,李承平可条件置办,不是钱财问题,而是书院有着规矩,封闭式管理,每月有旬休,不到日子。
除了夫子,其余人不得出去,李承平就算是山长弟子也不例外,更何况他现在程序还没走完。
李振良送李承平来的当天就走了,路程远,李承平不放心他摸黑回去。
好在管事热心,午时就全部置办齐全。
随后,奉茶叩头,李承平再次随赵琳拜谒孔圣,当然不是真人,而是一幅枯黄的画像。
想必有些年头了,李承平有理由相信,这画像简直是一画传三代。
正式成为弟子后,赵琳开始给李承平讲了一番读书做人的道理。
拜师结束,管事就领着李承平去吃饭。
赵琳这里可不管饭。
食堂很小,但五脏俱全,供学子坐的桌椅,以及打菜的大妈,李承平只期望这大妈手不会抖。
管事对着食堂大妈问道:“还有餐饭吗?”
大妈道:“只剩点面片。”
“暂时对付一口,等晚上来早点。”管事同样没用饭。
食堂大妈给两人一人盛了一碗,最后点锅底,被两人平分。
李承平感激的对管事道了声谢,为自己那点事,人家忙着这么久,管事允以微笑回应着。
面片有点凉,但就着蒜吃,仍旧香的很。
李承平从背篓中拿出一坛奶奶腌的酱菜,两人呼噜呼噜就扒完了一碗。
管事很是惊讶,没想到李承平饭量还不小,这么一碗他吃的都有些顶着。
书院用的是大海碗,一个城里担挑子的汉子顶多也就吃个两碗。
......
就这样,李承平在书院住了下来。
最初几日,身边没有李曦叽叽喳喳的声音,李承平还有些不太习惯,适应一段时间才调节过来。
春季雨水很多,但干燥的西北,却迟迟没有下雨的迹象。
书院的建筑丰富多样,有讲学堂、藏书楼、祭祀殿、学生宿舍。
古香古色的气息,让李承平每日看来都精神一振。
祭祀殿并不是李承平想象中的神秘,它其实就是书院祭祀先师和先贤的地方,位于讲学堂的侧面,是书院重要的礼仪场所。
书院分为甲乙丙三班,这是按照学子学习进度和成绩划分,甲班顾名思义是所有在院学子想要进入学习的。
院试是否能参加,水平是否达标,看学子所在班级即可。
李承平作为今年的府试案首,自然是进甲班学习。
但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李承平名声在那里摆着,可却不见得别人会服气。
“真不知知府大人什么眼神,竟然点了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为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