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星珩初来海城,沾不了核心公务,每天上班就是摸鱼。
他没白闲着,写了很多海鲜吃法,只等到季节,就能大吃特吃。
另外岚哥儿不上学堂了,但该学的东西不能少,他又列目录,让岚哥儿顺着书单往后看。
有些是全文阅读,有些是截取章节。
目录之外,谢星珩再做教案,回家好教岚哥儿。
他没正经职务,但清吏司的职官们,一天要到他面前晃悠十几次,说着请教、有事,实际都在往他桌案上的书籍、纸张上看。看他一天天的都在做什么。
他坦荡荡,也对其他四位郎中的议论,有意的回避、孤立他,毫不在意。
因是地方办事处,无需早朝,他锻炼稳定了,每天跑步上下班,精神看起来好了很多。
江知与比他忙一些,确认庭哥儿要读官学以后,他连着两天都去送饭,问情况。临时添置了许多零零碎碎的东西,顺路捎带过去。
这头结束,就开始逐家赴约拜访。
海城势力再复杂,后宅的妇人夫郎都受困于接触的事件、人员,见识有限。
江知与成长蜕变,又在京城的圈子待了几年,这种场合如鱼得水,随什么话题,他都能搭上话。
岚哥儿跟他一起,听得多,说得少,在外头有了乖崽模样,被人打趣到脸上,也只是甜甜笑,不会轻易应话。
岚哥儿知道,外面的人,不会全部都是好人。
而且他看爹爹跟人相处的态度,能明白大家现在的交情很浅,那他就不要多说话,免得让爹爹为难。
学习社交礼仪和社交技巧,不比读书简单。每一场宴会结束,江知与都要听岚哥儿复盘。
复盘的内容,从岚哥儿看见的宴会场景、参与人员数量,到各人的穿着打扮、座次、喜好、发言规律,以及明面暗里的关系友好度。
这是考验岚哥儿的观察力,这阶段,他只需要少说多看多听。
判断的理由,他能说出来,江知与就跟他聊聊,说不出来,江知与就轻轻带过。
初入社交圈,要求不高。
岚哥儿学得很认真,回家还要写笔记。
他两岁多就去顾家上学,学习习惯培养得很好,跟着江知与以后,又参考记账的格式,自己列条目,某年某月,在某某府邸,参加某某宴会,参与者都有谁,特别标注的事件有哪些,再有他观察内容的书写。
书写版本比口述版简洁,翻开看一眼,齐齐整整的,笔记做得很漂亮。
等谢星珩回家看完,还要夸夸他。
然后续上书单,回答岚哥儿看书遇见的问题们。
因他是要学真本事,夫夫俩谈事情,大多都让他旁听,一些不太紧要的事,还会问他意见,听听他的想法,再告诉他还有哪些选择,又各自会面临什么结果。
岚哥儿还想写笔记,谢星珩让他用脑子记下来。
“要刻意练习,一次记不住,就在脑子里反复回忆,反复记。”
以后遇事,就有本能反应。
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有东西才能思,先反应过来,再才好从多角度推演。
为人处世,办事方法,是不能靠笔头记的。只能过脑子走心。
岚哥儿抿唇,认真应下了。
谢星珩给他们爷俩儿剥虾。
江知与跟岚哥儿都很爱吃虾,二月份的海城,没到海鲜旺季,现在也没开海,都是各家冰窖里的存货,江知与社交时连吃带拿,家里海鲜供应量稳定。
“过几天就要自己买了。”江知与说。
谢星珩点头:“让安家兄弟去买。”
安家兄弟是宋威调给他们用的人,原是盐帮的骨干成员,如今都年过四十了,来这里挣个前程,好荫及子孙。
谢星珩不用他们卖命,不要他们冒险去打听盐务,只负责府上采购任务。
采购是个杂活,接触的人三教九流,哪一行都有。他们摸摸底层百姓的生活情况,把这块空白补齐就行。
等到林庚有了回信,谢星珩看有无联络人,再决定摸底力度。
江知与点点头,好像这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一句话的工夫,就略过了。
他转而说起各家夫人夫郎对加盟糖铺的意向。
“除了户部的人,还有其他衙门的人感兴趣。这几天走完,只有盐课司官员的家眷没见过。”
盐课司的人,想来是不会缺钱的。
他们都不用两相倒卖,只收收商人的礼,就够他们富得流油。
谢星珩说:“我明天去跟四位郎中聊一聊,这事便能定下了。”
大启朝有一千多个县城,糖厂开满版图,是以运输路线为核心来选址,后面为了方便软糖制作,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又加了几间厂子,目前有三十二间糖厂,以及七家附属工厂。
加盟商到现在,突破了三百个,严格按照规矩来,一个县城只能开一家。
可以容纳的加盟商数量还很多,放一些名额出去没关系。
照着社交圈的规矩,江知与一圈拜访结束,也该写帖子,邀人来家里玩玩,或者挑个园子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