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妈妈听了这消息自然高兴,黄嬷嬷也乐意带这么个好消息去。
到下午,算着大太太午休了,黄嬷嬷就将消息带了过去,赵妈妈一听,喜不自胜,连声道谢,又说要找机会亲自给大爷道谢,黄嬷嬷便提醒,也不可高兴得太早,大爷说了,要品行好,要先生见过了点头,也就是说并不是铁板钉钉的事。
赵妈妈一琢磨,便想到了一早大爷和大太太的争执。
大爷走后,太太还和她抱怨了老半天,说大爷不体谅她这做母亲的。
原来如此……大爷的意思是要她来帮忙劝太太,若事成,她孙子便能上国公府族塾里念书。
束脩能免,上学近,先生好,同窗都出身好,但凡日后能中个秀才,这辈子便不用愁了。
赵妈妈几乎不用考虑就决定替大爷去劝太太。
等张氏午睡起来,想起一早的事,便又不高兴,话里话外埋怨起来,说这儿媳不声不响,越来越放肆,完全不将婆婆放在眼里了。
赵妈妈知道她的心结,劝道:“依我看,她倒没那个胆,多半还是大爷太心疼这未出世的小哥儿。大爷都说他是年过而立了,谁到了这年纪不盼个孩子?奶奶上次又昏倒了,可再不能出差错。”
张氏恨声道:“他心疼,凭什么来安排我?我拉扯他们三兄妹长大,还不够我受的?临到要进棺材了还不放过我。”
“太太说的哪里的话,您年轻着呢,这打扮打扮,还要比二太太三太太更好看。”
张氏被她逗笑了,“一张嘴真是什么话都说得出,我比她们大了不少呢!”
“那是太太不愿打扮,想当初在娘家,谁不夸太太好看?”
张氏摸了摸头上唯有的银凤簪,叹息一声:“是啊,他们那没良心的爹去得早,我一个寡妇,哪里能打扮,又哪里有心思去打扮?日子不好过,心里放的事多,皱纹都比别人长得快。”
“如今好了,大爷有出息,六爷也上进,您可不比所有人都强?这大爷平时忙着衙门的事,也少来求您,如今也是为了子嗣的大事才求上门。
“只是大爷向来在外头硬朗惯了,不会同您撒娇说好话,您也就担待一些,总是自己的亲儿子,您也知道他的品性,这次就应了他,回头您还得享大爷的福呢。”
赵妈妈一番话,让张氏觉得很有道理。
这大儿子确实是不会说好话的,也确实该有个孩子了,她还没个孙子呢……如今他求上门,不应他,母子俩闹了隔阂就不好了。
只是想起儿媳妇来,张氏还是不服气,总觉得自她怀了孕,也太娇气了些,还事事都是儿子替她出面,她竟是躲在背后优哉游哉。
张氏让人去叫来了宋胭。
宋胭过来,便听婆婆说了,魏祁提议要婆婆来接下管理中馈的事,婆婆问她身体怎么样,是不是真的什么也做不了。
说的话倒还客气,并不像是质问,宋胭便作出一副惶恐的样子,一边虚弱地干呕了一番,一边待平复下来,说道:“大概是上次昏倒,大夫一再交待要静养,大爷担心胎儿才出此下策,可母亲身子也不宜劳累,要不然……我还是管着账务上的事,母亲帮忙其它事,母亲看呢?”
张氏原本就是心里不服气要念叨几句,此时见宋胭态度好,又主动揽过账务这等劳神的事,心里的不忿便降了许多,也就点头同意,说道:“那这事就先这样吧,回头你把你那边的钥匙对牌这些都交这边来,有什么要紧的,和赵妈妈说。”
“是,多谢母亲体谅。”宋胭立刻说。
再就公中事务商讨一番,宋胭也就回去了。
她一走,赵妈妈道:“这大奶奶倒还是孝顺太太的,她人懂事,回头再给太太生个孙子,便也算过得去了。”
张氏没说话,只叹了声气,大约也算默认了赵妈妈的话。
傍晚魏祁回来,宋胭将事情和魏祁说,意外道:“真是奇怪,你怎么和母亲说的,她竟同意了。不过她有些不高兴,叫我过去问话,我想来想去,就说账务上的事还是我管,这样母亲也能轻松一些。”
魏祁最初还不在意,后来听说她还是管账务,便问:“为何又要揽过来?若是母亲不愿意,我再去同母亲说。”
宋胭连忙摇头:“不不不,是我自己愿意的。”
“怎么?”
宋胭解释:“一是母亲可能确实吃不消,二是……我想做点事的,到时候二婶生了,也许再开始接管公中,我又是小辈,不便与二婶相争……”
魏祁明白了,她是怕所有事都放下,回头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权力与地位,就这么又被收回去了。将账务牢牢抓在手里,比什么都放下好得多。
而他忘了她自己的想法,直接作主就想让她清闲下来。
他轻轻一笑:“你还是个不甘平淡的。”
譬如三弟妹朱氏,没有脾气,也没有向上的心思,就那么成天没心没肺地过,被婆婆数落也无所谓。
宋胭抿抿唇:“我娘家差一些,自己总要争点气。”
“哪里差,魏家是沾了祖上的光。”魏祁说着拉过她的手:“只是你孕期难受,还要管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