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官府信使拿着纪状元给的东西, 黄褐色的,捏着软软的。
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啊。
纪元在给高夫子,殷博士里的信件里写了, 但此刻不好过多解释, 只道:“是当地的一种特产, 想带给夫子们。”
啊?
当地特产那么多, 怎么就给这东西啊。
信使不是头一次来宁州府,却是头一次感觉到宁州府充满了,活力?
好像可以这么说。
为什么呢?
他其实说不清楚,但每次过来,都觉得本地好像一直都是那个样子。
说是天齐国的一个州,实际上也没有太多人关注。
他每次派过来送信都觉得倒霉。
毕竟这里太远了, 真的太远了。
当地衙门也简陋得要命,就那几个官员,他早就全都认识了。
这里的人不主动去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人也不愿意来这里。
反正自从他做事起, 宁安州一直这般。
可今年过来, 好像不同了。
这种活力, 像是外面带来的,又像是本地散发的,实在说不出个一二三四。
等他在唯一的驿馆休息时,才知道宁安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说是有个状元被派过来,帮当地做了很多事。
修水渠这件事,就让信使震惊。
他也是滇州府的人, 自然知道山田里, 各种水渠的重要性。
只是水渠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所有水渠的修建都是经过详细规划,而且确保每家每户都能用到, 加上各处的蓄水池,可以很好的减少山泉水激增的问题。
但凡本地人,谁听到都想学,还想立刻去挖水池修水渠,根本不用动员。
大山里出生的百姓,勤劳是刻在骨子里的。
后面的事更不用说了。
信使自己还偷偷记下来,回家就让家里试着去做。
如果这些事,还在认知范围内。
那找到含油量高的果果,以及提高染布的色泽,那就让信使满头问号了。
啊?
这也行?
这也行?
这种也行?!
最后不得不感慨。
不愧是朝廷的状元,是天齐国科举考试的第一人,果然名副其实!
所以纪元托人带一坨奇怪土特产这事,信使还是接受了。
信使离开的时候,听说有两三家布商都找过来。
没办法,谁让人家这里的印染手艺极好,色泽好看,最重要的不掉色!
真的不怎么掉色!
洗好几次,颜色还是那样漂亮。
这对喜欢五彩颜色的滇州府人来说,自然格外重要。
便是现代人,也是喜欢不掉颜色的衣服啊,古代肯定一样。
单这一点,便足以让滇州府各地布料商人们躁动。
再一打听,那布料是宁安州的?
宁安州他们知道。
那地方,能有这种好东西?
不管大家信不信吧,还是让手下动身去问。
商人的嗅觉格外敏锐。
滇州府山高皇帝远,有自己一套经商逻辑,也更加灵活跟敢做。
信使啧啧称奇。
心道,这宁安州不显山不露水的,竟然要发财啊。
只要有好布料,布商们才不怕辛苦。
有来有往,这宁安州不就热闹起来了。
纪元,纪状元,真了不起。
信使离开宁安州,去镇南关的时候,路上又碰到一行商队,他们的衣着打扮不同,是收木材的货商。
信使见多识广,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滇州府五类商人,布商,木商,宝石颜料商,再加上茶叶商,药材商。
这五大类最为突出,而每个行当的习惯也不同。
拿宁安城里的布商来说,他们衣料不说华美,却是新的居多。
这些木头商人,四处收木材,手都比较粗糙,衣服也是耐磨的那种,经过彼此,还能闻到木头的味道。
算着时间,也马上十一月,这些木商肯定是到宁安州收木头的。
这些年宁安州的木头产量还算稳定。
就是这事危险的很,如果不是为了赚些银钱,是不愿意去做的。
跟信使猜测的一样,木商们按照以往的惯例,十月二十来到宁安州。
这里的木头质量不错,价格也相对便宜,肯定要都拉点回去。
虽说这一路上辛苦,倒也能赚钱。
加之本地人不了解外面行情,他们连蒙带骗的,可以少给不少东西。
他们现在车上拉的,都是外面的一些便宜货,随随便便都能换上好的杉木。
只是今年宁安州的人有些奇怪,托人带话过去,想要鸭苗跟鱼苗。
这玩意活的,多难带啊,索性就没理,还是按照往年的情形,随随便便拉点东西就行了。
他们预计在这里待到十一月初五,半个月的时间,只要坐在宁安城等着木材运到即可。
其实这个时间,放在建孟府跟京城,早就天寒地冻的。
也就是他们这里,几乎没有冬日,顶多早晚要穿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