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话说自古以来,群雄逐鹿一直都是男人的游戏。
但不知道是不是五代时期天下男儿的英雄气都耗尽了。
最后竟然出现了两个女人逐鹿天下局面,堪称是千古第一奇景!
《梦华录》中,各方势力之所以暗中散布皇后失贞的谣言,而不是直接在朝堂上对皇后刘娥口诛笔伐,便是因为当时刘娥的权势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后宫了。
因为刘娥天性机敏聪慧、通晓史书,并且政治天赋奇高。
故此刘娥被封为皇后之后,便一直为真宗所倚重。
并且因为真宗体弱多病,后期大宋的朝政多由刘娥裁决。
时间一久,刘娥的势力自然也就从后宫渗透到前朝。
而当时辽国皇后萧燕燕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况。
早在辽景宗在位期间,身为皇宫的萧燕燕就参决军国大事。
好巧不巧的是,身为辽国皇帝的耶律贤与宋真宗一样,也是身体多病。
从这个角度来看,皇帝这个职业倒是与体育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话又说回来,萧燕燕与刘娥虽然先后开始了临朝摄政、女主天下的生涯。
但两人实际上并不是一辈人!
统和二十二年,萧燕燕以索要关南地为名亲征伐宋,最后与宋朝达成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虽然是大宋的耻辱,却是萧太后的功勋,辽国的荣耀。
按照盟约,当时的辽国皇帝称真宗赵恒为兄,而真宗皇帝则称萧太后为叔母。
也就说是按照辈分,身为真宗皇后的刘娥,得叫萧太后一声婶婶。
所以相比于萧太后,刘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算是晚辈!
因此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好,学习前辈的成功经验也罢,刘娥和萧太后确实有颇多相似之处。
萧太后摄政27年,东降女真,西攻党项、回鹘,北攻铁骊,南攻大宋,发展生产,整顿军队,使辽国从中衰逐步达于鼎盛。
可以说是辽国当之无愧的中兴之主。
而刘娥临朝称制期间,虽然屡屡身穿帝王龙袍处理政务,使得朝堂颇多非议。
但即便是司马光、范仲淹、苏轼、富弼等名臣,都不得不承认“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甚至司马光都曾经直言道:
母后称制,内外肃然;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能让这些嘴硬的文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可见刘娥的功绩确实不假。
当然,刘娥之所以能让这些文人士大夫们心服口服,其实也是对比出来的。
毕竟谁让真宗皇帝做得太拉胯了呢。
“天书奇观运动”就不说了,直接就是一场闹剧。
无力掌控朝政,放纵党争,则更凸显他无能懦弱的本质。
不过最离谱的是他在位时搞出了一个“澶渊之盟”,又弄出了一个“西夏”之后,竟然还有脸封禅泰山。
此举不禁让当时的朝野文人大为恶心,甚至就连高飞没穿越那会儿,不少文人大儒对此依旧耿耿于怀。
毕竟当年儒家可是好不容易才忽悠始皇帝来了一次封禅泰山,让始皇帝变相的给儒家站台,才使得后世帝王自此都有封禅情怀。
要知道封禅一说本就是源于儒家思想。
当年始皇帝在位时,百家尚有遗存。
但唯独儒家认为新皇即位需要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
争得就是最高法统的话语权和解释权。
这也是为什么齐鲁儒生们会想法设法编造了一个“上古七十二圣王泰山封禅”的说辞。
只是自从真宗皇帝成功从泰山封禅而归之后,泰山在不少文人心中的光环便破灭了。
故此在道君皇帝继位之前,大宋民间就已经有不少胆大包天的文人质疑“七十二圣王封泰山”的真实性了。
因为这些闲得没事儿的文人,在查阅了诸般古籍之后发现“七十二圣王封泰山”一说竟然是从秦朝开始才有记载的。
甚至他们还能精确到具体的年份。
简单来说,“封禅”一说是从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始皇帝第二次东巡的那一年才出现的。
即便《史记·封禅书》、《论衡》和《韩诗外传》等史料文献记载了“七十二王封泰山”这一说法,但那都是秦朝灭亡之后的古籍。
所以当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漏洞开始越来越大。
虽然大宋的文人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的,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呀!
换位思考之下,很多事情自然就显而易见了。
于是当道君皇帝继位之后,大宋民间大儒已然普遍认为“泰山封禅”非始于上古圣王无怀氏,而是始于秦始皇。
不少大儒在书院授课时,更是直接驳斥所谓“七十二家”封禅之说,是“恶儒之见”,“不在诗书,乃小人阿谀捏造”。
不得不说,大宋养士百余年却是将文人的胆子越养越大了。
某些人连儒家自己的先贤长辈都不放在眼里了,该骂照样骂!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效果上来说,“泰山封禅”堪称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营销了。
齐鲁儒生靠着这一编造的谎言,加上始皇帝的站台,自此将儒家的根子彻底深入皇权最核心的部位,使得相貌平平的泰山自此成为五岳之首。
由此可见,从很久以前营销和包装就已经很重要了!
而关于营销和包装,宋人的生意手段其实已经和现代人差不多了。
……
翌日,《梦华录》片场。
在拍摄的间隙,有些无聊的高飞便和刘艺菲谈起了今天这场戏。
“虽然半遮面茶坊的这场斗茶比赛是因清茗坊的胡掌而起的,但赵盼儿化冲突为机会,主动提出了以斗茶相博也是有意为之。”
“所以待会儿你演的时候,节奏不要太被动了,因为赵盼儿一直是主动进取的一方。”
闻听此言,刘艺菲有些不理解道:
“这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怎么就成了商业算计了?”
“宋朝的商战意识有这么先进吗?”
见她这么一说,高飞顿时便笑了。
这么说罢,很多宋人发明的商业手段其实在如今的市场上也依旧在流行。
比如当年在大宋盛行的“扑卖”,就是东京的商贾最先想出的手段。
“扑卖”,也就是博戏,在大宋最流行的失衡,可谓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不管是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其中,并且扑卖对象也包罗万象。
小到例如衣物、瓜果、鱼肉,大到车马、房宅、田地,几乎都能进行扑卖。
至于玩法也很简单,简单来说主要就是掷铜钱、摇签和扔飞镖三种。
当年高飞在东京夜市上就随处可见此类摊位。
一般来说顾客只需要先付5~10文的铜钱,就可以参与游戏。
比如扔飞镖,有比准头的,也有比技巧的。
老于此道的顾客,常常能个几文钱就能提着各类瓜果肉类回家。
所以东京市民对此也乐此不疲,常常是携家带口的参与扑买,当做玩乐。
而碰到一些扑买物品比较贵重的,或者是比较有意思的博戏,甚至能引起周边好几个街巷的围观。
故此赵盼儿选择以斗茶来应对同行的刁难,绝对是算计到东京市民的心坎里了。
因为只要她赢了,喜欢看乐子的东京人便会成为她最好的广告牌。
“还广告牌?越说越离谱了!”
听到这里,刘艺菲顿时感觉高飞在将她当傻子糊弄。
见此情形,高飞顿时气得当即喊道:
“老刘,快,把那个灯箱给我拿过来!”
于是在刘艺菲不解的眼神中,便看见几个一米多高的正方体、圆柱体木箱摆在她面前。
当然,这里面自然不是蜡烛,而是仿造蜡烛火焰闪动效果的电子灯光。
不过让灯光点亮之后,效果却是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