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不光升官,还掌握了大权。
旨意特别交代了,对外事务,均归到了通政司门下,由吴山直接负责。
以后再跟藩国打交道,礼部、鸿胪寺这些衙门全都靠边,都是通政司说了算。
“通政通政,国内国外的政务,也需要疏通,这么安排也算是合理。”
吴山嘿嘿一笑,“大人,不光是对外政务,还把市舶司交给了下官。”
“市舶司?”
“对,让下官负责制定和各国的关税……不光是市舶司,还把榷场也给了下官。”
“榷场?”
徐景昌大惊失色,“吴山,你这不光是从礼部吃下一块肉,还咬了户部一口啊!夏原吉估计都要疯了。”
吴山谦逊一笑,“所以要靠着大人庇护了,不然卑职这个小身板根本扛不住啊!”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突然明白了怎么回事。
好你个朱大胖子!
竟然用这种办法拉我下水!
吴山都被列为四丑之一了,外人看来,必须是我的人。
不是我干的,也是我干的。
成,既然如此,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你现在就颁布政令,要求在京外藩使者,悉数搬离内城馆驿,前往聚宝门外的制定位置。往后住宿,衣食,悉数由他们自己负责,礼部不再提供。”
吴山吃了一惊,“大人,这么干,他们万一没钱,挨饿了怎么办?”
徐景昌哼道:“穷家富路。你出门不带钱啊?真当大明朝有金山银山?吃不光,不完?赶快去办吧,别浪费时间。”
吴山毫不迟疑,徐景昌的话,到了他这里,比圣旨还管用。
这位匆匆离去,当天夜里,足有七个国家的使团就被赶了出来……这些来大明的使团,随行人员众多。
动辄一两百人,其中倭国来的居然达到了五百多。
馆驿根本住不下,不得不将三百人安排在城外。
不管安排在哪里,全都由大明朝廷照顾,提供衣食。
你就瞧着吧,这帮人都跟吃了酵母似的,自从到了大明朝,就开始发福,一个个胖了十斤不止。
也难怪都抢着过来,这么便宜的事情,谁能拒绝?
这一回吴山接过了外务,他可不客气了。
所有使团人员,悉数送到了聚宝门外。
“你们的住宿衣食,全都由自己出钱。上国只会提供保护,有什么事情,可以和通政司的官员商议。”
倭国使臣脸色都绿了,我们现在就有大事,你们能不能借点钱……谁能料想,到了上国,一向好客的大明,居然让他们自己钱,有这个道理吗?
吴山也是看出了他们的为难,笑道:“放心吧,本官都帮你们考虑清楚了……你们可以申请贷款,回头大明的船队过去,会收回贷款的。放心,利息不高,只有一成五,跟我们国内一样。其实一想到万里迢迢,漂洋过海去收钱,我都心疼大明的船队将士。没有要十倍的利息,已经算是开恩了,你们要懂得感恩戴德!”
这帮人还能说什么,我谢谢你,谢谢你八辈祖宗!
吴山是不管这些,他清理了所有使团之后,就开始清理礼部的账目。
礼部有四个清吏司,其中主客和精膳两个清吏司,一个管回赐物品,一个管饭食招待。
为了这点事情,居然要专门设置机构,果然是好客之邦!
吴山直接尚书朝廷,请求裁撤两个清吏司,避免浪费。
几乎与此同时,邸报那边也发力了。
新任右通政吴山,大刀阔斧,整顿弊政,每年为大明朝,节约招待开支超过十万两银子!
这篇报道后面,还加了锐评,仅仅因为儒家的好客主张,就要优待外藩使团,结果却是浪费国帑民财,消耗民脂民膏。
如此岂不是和孔夫子的仁政爱民背道而驰?
当朝衮衮诸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到底要怎么治国?半部论语,能治天下吗?
前面金殿上几次提到了儒家的自相矛盾之处,但那仅限于朝堂讨论,这一次却是拿到了邸报上面,公然刊行,让天下人都看看,给评评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