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说,就是虽然掌控了地方,但是华夏教化没有立住,面对当地势力的不断反扑,最终惨淡收场。”
“其余情况,诸如干脆没有建立统治的,或者虽然建立统治,但是很快胡化,反过来危害大明……”徐景昌道:“陛下要想做这件事,就必须把一切的问题考虑妥当,千万不能一厢情愿,一味想到好的方面。”
朱棣认真点头,“这个自然,朕知道,朱家子孙未必就没有混账……但咱们总要往前走这一步,不可故步自封,你说是不是?”
徐景昌颇为振奋,朱棣的野心总是让人感到满意。
有一个如此坚毅的天子,属实是干事之人的福气。
虽然徐景昌不是什么干吏,但是朱棣这么想,他规划起来也方便。
“启奏陛下,既然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要让臣说,第一件事,必定是加强和各方联系,能够掌控诸国,让这些国家接受大明保护。然后由大明派遣宗室子弟,成为国主。”
朱棣点头,“对,你说的没错。”
徐景昌道:“既然如此,臣这里正好有个提议,就是要求相应的藩国,接受用大明宝钞结算商货……并且准许大明在通商口岸设立银行,方便交易。”
“让藩国接受大明宝钞?”
朱棣顿了顿,“这能行吗?”
徐景昌笑道:“总比直接用兵简单吧?臣给这个方案取名叫做华夏结算同盟。这事情一旦推开,对于大明和各地的商贸往来,都会是极大的助力。钱货通畅,就方便教化。用一样的钱,读一样的书,想一样的事情,久而久之,自然成为一家人。”
朱棣沉吟之后,笑道:“人家秦始皇是车同轨,书同文。你这是先统一钱财啊!”
徐景昌含笑道:“臣就是个过日子的人,自然很在乎这个。”
朱棣笑道:“也是这个道理,亏本的生意没人干,你去操办吧。”
徐景昌又道:“陛下,还有一件事,既然要传播华夏文明,壮大中原教化。往外用兵,不能光是派兵打仗。还需要传播文明,这一点在北平办学的时候,已经针对藩王加强了教育。如今到了诸位皇孙这里,是不是更应该尽早下手?”
“对!”朱棣猛地看了看一众皇孙,哼道:“你们可听明白了?定国公说了,你们往后要好好学本事,知道吗?”
众位皇孙似懂非懂,反正皇爷爷说话,就跟着答应呗。
倒是徐显忠这小家伙,嚷嚷的声音比谁都大。
“知道了!”
徐景昌不由得瞪了这小子一眼。
“这是天家子孙的事情,你别凑热闹。”
徐显忠扁扁嘴,很不服气,“凭什么小弟能去,当大哥的不能去,这不公平?”
小家伙还挺入戏,朱棣笑道:“行,自然是行!咱们朱徐两家,也没有什么分别。你小子有本事,长大了以后,就打下一块地方,朕也给你封王。”
“一言为定!”徐显忠兴奋大叫。
朱棣笑道:“朕一国之君,还会骗你小孩子不成!”
徐显忠这回可得意了,忍不住从椅子上跳下来,跑到了徐景昌面前,得意洋洋,“爹,我以后的爵位比你高,你是不是也要听我的?”
“我听你个大头鬼!”徐景昌简直想揍这个小笨蛋,你凑那个热闹干什么?
你当为父真的在意分封不分封朱家人啊,我想的是把宝钞推广出去,别的不说,先增加一些岁入是真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这个通政使,可是担负着九州万方,没钱是万万不行的。
徐景昌没法说破,朱棣却是很满意,“老大,你们几个还有什么话说?”
朱高炽道:“父皇,孩儿想来,这往后不光要培养皇家子弟,还要安排相应的人员,跟着一起读书,学习本事……往后征讨各地,建立藩国,不光要派人,派兵,还要派遣治理地方的文臣,要安排兴办学堂,推行教化的人才。这个数量可不是小数啊!”
朱高煦跟着道:“既然如此,不如就成立一所皇家学堂,专门干这个事,至于开销,如果户部不够,我愿意出钱。”
咱汉王没别的,就是有钱。
徐景昌忙咳嗽了一声,“此事还不劳烦汉王殿下,你只管培养技工就是……这样经略海外的人才,我亲自培养,区区费,户部自然有办法承担。”
朱高燧眨巴了一下眼睛,“那我呢?没我什么事啊?”
徐景昌看了他一眼,“你要是想帮忙,就去打听下,看看有多少夷人愿意主动归化,尽快告诉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