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人的事,那就需要说说医疗物资的事!”李泰说着,便从怀里面拿出一份奏章交给内侍,然后对着李世民说道,“请阿耶阅览,这是培养医者以及各种药物的所需的物资。”
李世民从内侍手中拿过了文件,自然翻阅起来,看着李泰送上来的文件,不由啧了一声。
大臣听到了李世民的口气,略带着几分疑狐的看了看李泰,又看了看李世民。
而事实上,李世民所见到的这一份奏章,对比起别人团锦簇的文案,却是格外的简洁。
李泰也没有用什么堆积的辞藻,有得只是一目了然的数据。
就是列明了作为医者的培养需要多少钱,以及给他一身工具需要多少钱。
同时,还拿出了读书人作为比对,有了对比才能让人清楚培养一名医生的不容易。
然后,李泰还计算了医者如果能够拯救一名劳动力,所给朝廷带来的赋税与徭役的价值。
说实话,比较起什么君为轻,民为重的话语,李泰感觉还是别废话,直接上朝廷能够从一个劳动力身上剥削到多大财富,这财富的价值是不是高过对医生的培养价值。
当然,李泰自然明白百姓改造自然所带来的生产力,自然不是区区赋税能够比拟的。
但自己又不是什么宗师级人物,能够深入浅出的写出人的价值。
还不如直接从赋税与徭役的角度入手,让李世民明白培养医生体系的必要性。
因为它某种程度上维系了朝廷的财富,更重要得是,百姓活着那就是要交税与徭役的。
唐代的平均年龄大概是二十七岁左右,对李世民来说,医生能让百姓多活十年,那就能够多交税与服役十年,延寿二十年,那就能剥削他们二十年,延寿三十年……这时代的医疗真做不到。
这就是医生存在的价值,不是救不救命什么的,而是他们关乎国家的税收。
对李泰来说,想要说服国家支持自己,那种情感上所带来的的间歇性支持是很有限的。
李泰要得就是摆开这件事情给国家带来多少直接利益,然后说老爹,你跟不跟!
跟!
李世民看着李泰列出来的详细数据,清楚的量化百姓所带来的价值怎么可能不跟!
说实话,原本这部分的内容,本来就是跟刘神威商量后,李泰找吕才要来的材料。
虽然李泰让吕才详细编辑户口的最初目的并不是为了这个,但不得不说,有了吕才所带来的详细数据,这让李泰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有着十足的底气。
比如现在交给李世民,那也不需要自己多说什么,只要是一个脑袋正常的皇帝,都肯定会大力的推行医疗体系。
毕竟,没有一个朝廷会跟赋税过不去,百姓活得更久,朝廷才有更多的赋税与徭役啊!
李世民津津有味的看着李泰这一份奏章,虽然已经尽量的简短,但信息却相当丰富。
而随着这一部分看完,很快便到了下一部分,那就是药物的物资储备上了。
如果上半部分,李泰讲述的是把人的价值直接量化,那么药物的物资储备,李泰则是详细的列出了常用的各种药材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医舍需要储备的数量。
这上面的药材,基本上从孙思邈那里弄来的,自己要得就是常见病的药方,什么发烧脑热,中医基本上是想办法增加病人的抵抗能力熬过去。
而孙思邈开出的这些药方,李泰则直接把里面常规需要种植的百余种草药列出来,作为医舍所需要的常用储备药材。
如果百姓有了什么头疼脑热,能直接从医舍根据药方取药治疗。
当然,如果出现了什么大病,比如心脏病,脑瘤,癌症,那就别指望医舍能医治了,这就不是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能够承担得起的绝症,还是认命吧。
不过,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李泰列出的各种数据,那用得是市价,而不是成本价。
但即使如此,对朝廷来说,也是大赚特赚的,只是看朝廷有没有这个决心而已。
李世民看完奏章后,倒也没马上说话,而是把东西交给了内侍,让内侍送给房玄龄。
房玄龄原本却也好奇李泰到底是写了什么,等到真正看到,却也神色不由严肃起来。
房玄龄看完,把这奏章合拢在手中,却让在场的官员伸长了头。
一个个心中腹诽房玄龄不够意思,显然这份奏章很重要,但房玄龄丝毫没分享的意思。
“越王,上面的数字从何而来!?”房玄龄上前一步对李泰开口问道。
李泰面对着房玄龄所带来的压力,却也毫不退缩的郑重回答:
“这些数字是农业学府的乐科科长吕才带领农业学府的学生以高陵统计的数据为根基。
另外随着渭河合流的流通,也开始对渭河上下的百姓进行统计得出的数据。
上面的数据我不敢保证没有误差,但我可以保证这是农业学府所能做出的最详细数据。
至于上面的各种物资价格,基本都是按照市价来计算的,若房相有疑惑,可自行调查。”
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又看了看上面的价格,说实话他不觉得李泰会在这个上说谎,毕竟这种事情稍稍调查一下就知道了。
房玄龄犹豫了一下道:“越王您详细收集了这份数据,相信也是有所图谋,可否说说!”
李泰听到房玄龄的话,坦然点头道,“因为医疗行业跟很多行业不同,不仅需要人,还需要有药,只有这两者都有,那才能治疗百姓。
更重要得是这个医疗体系,还需要在战争时需要随军出征。
所以对于医疗物资的准备不可能依靠平常小打小闹的收集,因为这绝对是不够用的。
而没有足够医疗物资的医疗体系,那就只是一个笑话而已,还不如没有来得好。
所以需要朝廷开辟一处专门提供药材的药园,这需要朝廷的支持,也需要国家的支持。”
房玄龄听到了李泰的话,不由眯起了眼睛,沉默了半响之后,却是又问道:
“越王,您觉得在哪里合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