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泰将来准备弄个专门针对世家大族查税的组织,就需要这些有能力的官员。
至于现在,只能算是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而已。
毕竟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一波波慢慢培养的,现在打磨打磨他们三年,等到时候差不多也就能够拿来用了。
而对李泰提出的这个提议,经过商讨后,决定在今年的举子考试后进行尝试。
说实话,李泰觉得这提议应该能很顺利的安排下来。
因为大唐科举人数跟宋朝科举人数的差距根本就是天壤之别,毕竟就算把其他几科都算上,大唐过科举的官员每年有没有三百人都是问题。
这群人肯定优先安排那些比较富裕的郡县,尤其是刚换了官员需要监督的。
当然,大唐官员惯例,如果不想做官,那就可以请辞。
像很多剑南道地区,就算过去做官绝大多数的人也觉得是去受罪,很多人就请辞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只有受到贬谪的人才会过去。
这点宋代也很好的继承了,比如某位大学士,就是一路被贬谪,一路游南方。
随着这件事落下帷幕,算是今年的最后一件比较大的内政算终结了。
今年这个略带几分纷乱的年总算过去了,而在贞观十八年的元宵节过去不久,百里玄奖总算从高句丽回来了。
他带回一个让大唐期盼不期盼不知道,但李世民肯定相当期盼的消息,高句丽不听诏令!
对李世民来说,自己对这个消息实在是期盼太久了。
听到了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李世民便欣喜的把李泰,房玄龄,杜如晦,催师仁,刘洎,李世绩等人全部都招了进来一起进行商议。
本来还想要把李靖也给叫过来的,不过随着入冬之后,李靖生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所以李世民对李靖倒没有强求。
说实话对于李靖的病就算是孙思邈也没有什么办法。
因为李靖身上的都是慢性病,是年轻时候带兵打战留下来的伤。
孙思邈顶多只是开出方子让李靖能够舒服一些,但指望给李靖延寿孙思邈表示就算是自己也没有这能力啊!
所以这次商议事情倒没叫上李靖,李世民还是觉得等到李靖身上的伤势好些自己再去跟李靖说。
所以便赐予李靖五百绢的赏赐,让李靖在家里好好的修养。
这时候,面对要讨伐高句丽的要求,李泰开口道,
“根据我们先期的谋划,我们最好于五月后再跟高句丽宣战。
这样高句丽的春耕已经过去,能让高句丽今年的粮食,最大限度的缩减。
这样我们的战争优势能从今年一直持续到明年秋收,换句话说,就有两年时间优势!”
“魏王莫非打算跟高句丽打持久战!”崔仁师听到李泰的话,有些担心道,
“幽州以北的天气到了冬天可真得是天寒地冻,根本住不得人。若如此,将士如何受得!”
“冰屋,衣,炭火……”李泰看着崔仁师沉稳的回答道,“物资方面储蓄方面还请崔侍中放心,只要有需要,那我肯定已经准备齐全!”
所有人听着李泰口中的保证,却也没说出什么反驳的话语。
因为他们算是看着李泰从无到有一手建立起来了农业体系,更是清楚的知道,魏王在这个体系之中,能够展现出什么样的能力。
而李泰继续道:“未算胜,先算败,将士勇猛,士卒用命,能直接攻下高句丽自然最好。
但如果未曾攻下,变成僵持的持久战,那目标便从攻城略地变成了劫掠高句丽人口,消耗高句丽的战争潜力。
持续两年的战争,哪怕无法打下高句丽,但以消耗完高句丽的战争潜力,为下一次战争最好准备!”
“你也不要看轻了我们大唐的将士啊!”李世民看着李泰自信道,“若你都已安排到这种程度,我们都还打不下高句丽,那我们怎么对得起大唐的百姓!”
李泰看着李世民,明白在战场上的事自己不需要担心,不得不说他就算不是军神,少说也是十哲水准的将领,的确是让李泰相当安心,自己唯一需要的就只是把后勤安排好而已。
“那就战略层面上来说,我们需要跟高句丽打三场战争。”李泰指着地图道,
“一路是从幽州以北突破高句丽的长城防线,这应该会是我们的主力所在。
第二场战争是我们养了这么多年的水军,需要剿灭掉高句丽的水军。
至少要把它们封锁在水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保证我们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至于第三场战争这是让水师率领偏军直插军高句丽的首都心脏,若能攻下则能一战而定,若不能攻下也能让高句丽首尾不能兼顾!
就我来说,第二场与高句丽水师间的战争,必须要拿下来。
否则让陆路运输粮食来供应我大唐军队不是不行,而是成本太高,原本可以支撑两年到三年的粮食,很可能只能坚持一年!”
“若如此,那就需要制作一个诱饵让高句丽去咬了!”房玄龄沉着开口,
“我记得魏王不是一直在收集高句丽特产吗,那等战争时间临近,改成收购粮食,而且是大量的粮食!”
“然后,把这储蓄粮食的地点透露给高句丽的水师!”这时候的杜如晦默契的补充道。
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相视一眼,默契一笑。
真的,很像是两只老狐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