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饰演的谢克铎,是《钢铁号》这部戏里无可争议的男二,也是整部电影的最大反派,对于演技和气质的要求非常高。
而狄荣杰为了准备这部戏,以便更好的融入角色,更是连续一个月,每天都通读剧本,并查询钢铁号在历史上的各种相关信息。
每一次查询到导致大船沉默的关键节点,都是让狄荣杰感到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
震撼过后,则是深深的遗憾和无力感。
甚至在这段时间,因为研读剧本过于深入,又查阅了大量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导致狄荣杰每每做梦都能梦到百年前的那一段场景。
那一年,是1912年的4月14日。
那一天,距离午夜十二点钟,只剩下最后三个小时。
被誉为“永不沉没的巨轮”——钢铁号邮轮,在那一刻,正以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在漆黑冰冷的洋面上迅速航行着!
它就像一把匕首,不顾一切险阻,勇猛冲锋,似乎是要在黑绒绒的布衣上,划开一道巨大的口子!
当时,整个船的最大航速,是23节。
而邮轮的航速达到22节,已无限接近极限。
在这样的急速前行之下,同样若遇到紧急情况,是很难“刹车”的。
而当时这艘巨轮的船东华新杰,为了能让这艘巨轮在全世界受到追捧,在攀比心的作用之下,命令船长以最快速度航行,争取以最短的时间达到目的地,然后震撼世界,登上全世界的报纸头版头条。
如果是放在其他时间,钢铁号这艘巨轮以不顾一切速度,全速前进,或许并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但在当时,恰逢暖冬,北冰洋上冰山,比往年更向南推移,因此,在既定航线上,冰山出现的几率,比往年要大得多!
所以北大西洋上的往来船只,经常会收到其他航船的冰山情况通报。
大家相互了解,互传信息,帮助航行。
“钢铁号”当然也不例外。
当时的船长,多次命令瞭望员,务必密切注意海面上浮动的冰山情况。
但让人无语的是,如此受全世界瞩目的巨型油轮钢铁号上,竟然没有一支可以用来瞭望的双筒望远镜!
据说是管望远镜的那位船员,很小心地把望远镜锁在了柜子里,然后,他自己因为一些原因,没上船……
于是在岗的瞭望员,只能在海风中,靠人眼识别。
一路上,可谓是风平浪静。
但正是实在太过风平浪静,这才导致接下来的悲剧诞生。
因为哪怕有一点波涛在起伏,当海浪拍在冰山上,其产生的动静,肉眼都能轻易的察觉。
可正是因为没有望远镜的存在,这就让瞭望员注意不到黑夜中几百米之外的景象。
当时间运转,临近午夜。
当瞭望员发现冰山的黑影时。
就见远处在黑夜笼罩中的冰山一角,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不断变大。
他立马惊醒,连续敲了三下警钟,然后迅速就抓起电话大吼:“正前方有冰山!”。
接到报告的副船长,虽然沉冷静,并立刻下令,让所有引擎减速,把驾驶舵向左打满,让三号螺旋桨迅速倒车,但后来调查证实,副船长左满舵的命令,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当时钢铁号号离冰山不足四百米远。
在瞭望员发现冰山,再到船的右舷撞击到冰山后,前后只经过了短短37秒。
黑夜里,船体以极快的速度冲撞冰山的情况下,做出任何决定,都是一念之间。
37秒后,钢铁号因为船体太大,而船舵太小,前进速度又太快,根本无法及时停止前进和转向,所以便是斜着朝冰山冲过去。
所有人都知道“冰山一角”的现象——当你看到一块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时,其实在海平面以下,可能存在体积大上数十倍、数百倍的超级冰山。
所以,在那一天,钢铁号和冰山发生了死亡之吻——
“船体右舷被海平面下的冰山体撕开一条口子,前部的吃水线下方,铆钉开始迅速断裂,而货舱也不断涌入巨量的海水。”
“甚至底层船舱的部分乘客,都能看到舷窗外,擦身而过的乳白色冰山!”
“在与冰山相撞后的首个10分钟,船头就已涌进4000吨海水!”
“到了最后,船头迅速涌进了超过7000吨的海水,水已经淹没了3个船头货舱,进一步覆盖上层甲板……”
当查阅资料的狄荣杰看到这些描述语时,整个人都感到头皮发麻,更别提那些因为意外、寒冷而不幸死去的生命了!
这些鲜活的生命,在那天过后,都化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因此,越是临近剧组开机时间,狄荣杰就越是期待,并夹杂着巨大的困惑:
这样大而细致的场景,导演到底该怎么拍?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