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看不上做小摊贩的, 实际上,不少人正在琢磨怎么做点小生意挣钱。
面子在里子跟前,也是可有可无的。
孩子大了, 要给他们安排工作、娶媳妇,家里孩子多能吃上饱饭了但日子还是得勒紧裤腰带过。
再去看做小摊贩的, 一问一个“不挣钱”,但再看人家吃的穿的用的, 到底挣没挣钱, 长了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
不仅是大院里的人在讨论,市文化馆的人也都在聊这些事。
宋雨晴的同事有好几人家里亲戚都琢磨着做小摊贩挣点钱补贴家用。
“宋同志, 你觉得呢?”
宋雨晴看向问自己问题的同事,摇了摇头, 道:“我对这些不了解。”
同事羡慕道:“你们两口子肯定是用不着操心这些事了。对了,听说你家赵医生升官了啊?”
问是这么问, 但人家的语气挺确定的, 估计是人家从别人那听到的消息。
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宋雨晴就点头道:“刚从副主任转主任。”
这是年前就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是到了现在四月份才最终落实下来。
为了这事,他们家上周末还又去了一趟市区的外国餐厅吃饭,顺便去看了谷空青给他们推荐的房子。
房子好是好, 但房主是个事儿精,他们没敢买。
“还是你们家好啊,两个人挣得多还只养胖崽一个,压力小。”
宋雨晴点头,“是啊, 养一个孩子压力小多了,她有什么情况, 我们都能顾得上。要是有两个,还得担心一碗水端不平。”
要换成几年前,同事可能还得反驳下宋雨晴的这些话。
多生一个孩子就是加副碗筷的事情。他们这辈都算好了,生孩子还少些,在他们父母那辈生得还更多,也照样能把孩子拉扯大。
但现在几年下来,看看胖崽的吃穿用度和教养情况,他们也得承认,人家独生子女就是更吃香。
不过,也得是当爹妈的会教孩子。他们身边又不是没有独生子家庭,都把孩子惯得无法无天了,没条件都要给自己儿子创造“当皇帝”的条件。有条件的,那真是个“小皇帝”。
胖崽比起那些糟心孩子,真是好一万倍。
“一代人比一代人的生活好了,独生子女政策要是完全落实了,那以后的孩子就好命了。”
“不知道是好是坏,但一代人比一代人好是真的。我们再难,也难不过爹妈那辈。”
幸福大多数是对比出来的。
四月底,收到楚小云一家从京市寄过来的信件,说他们现在已经在京市落实了工作,还都是在教育系统,一个进了当地的高中,一个进了教育局,短时间内没办法再来羊城,特意给他们寄了京市的特产。
五一的时候,宋雨晴和赵平生带着胖崽去了一趟老家看宋奶奶。
胖崽还记着太婆(实际应该喊太外婆,但总纠正不过来)给她的金圈子,一听说要去看太婆,就开始忙活起要带的东西。
说要礼尚往来,她也给太婆送吃的。
这次回去没专门叫上宋家的人一起,他们各自都有事情,宋雨晴就说不用专门跑一趟回去。
挤上公交后,宋雨晴就觉得,市里的人又更多了。
这回胖崽再次被挤成肉饼,转脑袋都难,顾不上跟他们乐呵了。
这个时候,就很想买一辆小车。
但仅限于想一想,她还是很明白的,别说现在了,就是再过十年,照他们家的家底,即使她的出版费再翻倍,也未必能买上小汽车。
太贵了。
不如寄希望于赵平生,让他努力再往上走走,说不定能配车。
在晃晃悠悠中到了熟悉的村里。
显然,村里的人精神面貌改变了很多,一个个的都变勤快起来了。
连宋大伯和大伯母都忙着下地干活。
一问,才知道公社搞了新形式,总之,努力有能有回报,可以比往年多分粮食,一个个的干劲十足。
见着他们一家三口回来,中午吃饭的点,不少人端着饭碗过来凑热闹。
大队里没人不知道宋老太大儿子的二姑娘,基本两三个月给寄一次东西回来,难买到的营养品和衣服次次都寄。
宋老太天天在村里溜达,以前干瘦的小老太太,现在精气神好得很,逢人就吹她二孙女和孙女婿好。
可不是好?一个端国家饭碗一个端部队饭碗,能差到哪里去?
听说宋建国家俩龙凤胎能上医专当医生就是人家拉扯的,连宋老大的闺女都给弄去城里当工人了。
听说人家又来了,可不得来看看热闹?
要不是宋奶奶把人挡在了门外,他们还得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供人参观。
趁着宋大伯两口子没回来,宋奶奶拉着宋雨晴回她屋里说悄悄话,问她那个朋友是不是回来了。
这是年底的宋红旗和宋长民带人回来看她时提到的,说二姐的好朋友回来了。
宋雨晴刚点头,宋奶奶就小声问东西还给人家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