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无忧岁月
故事还是要从我那无忧无虑的童年说起吧。其实小时候的我,一点都不胖。
到现在我还清楚得记得,在那阳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剪着90年代流行的丸子头,穿着妈妈亲手编织的红色“蝙蝠衫”,站在乡下外祖母家绿油油的稻田边上,像一个中国瓷娃娃般忽闪着漂亮的丹凤眼。
妈妈说我笑起来还有一对可爱的小酒窝,我声音自小带点沙哑,但音质婉转,抑扬顿挫。邻居婶婶用小果诱惑我,哄我唱歌,我便憨憨傻傻得站在春风里,唱起了那首《含羞草》——
小小一株含羞草
自开自落自清高
她不是存心骄傲
只为了
只为了
美丽情操
小小一株含羞草
自怜自爱自烦恼
她只愁真情太少
不知道
不知道
青春会老
······
我妈妈是中学英文教师,爸爸是手工鞋匠。和大多数中国普通的工薪家庭一样,我也是在一个不算太富裕但是生活小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我懂事起,爸爸便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先是在“黑吉辽”这样寒冷的北方鞋厂工作,后来只身一人回到离老家稍近的城市魔都上海摆摊修鞋,每日为了家计节衣缩食,仍旧所赚甚微,在上海过着清贫的生活。
因为爸爸一年到头在外打工,几乎不着家,家里里里外外,都靠妈妈一手打点照料。妈妈虽然是人民教师,但是却没放弃耕种家里分到的农田,一年四季不是站在七尺讲堂上给学生们讲课,就是在农田里照料伺候农作物,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觉得妈妈真是名副其实的“园丁”,不是在浇灌祖国的朵,就是在开垦田园。
妈妈在我15岁那年,带我去上海看望爸爸,在上海阴暗拥挤的弄堂里,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了爸爸的住处,心里涌出一股莫名的心酸。他租的房间还不如我们乡下的小平房,房间没有墙壁,只是用一层棕黄色的原始隔板隔出来一方潮湿的小天地。
小时候在妈妈的庇护下,虽然出生在农村小镇,家里也没盖楼房,但是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是不稀罕山珍海味的,经常吃得到新鲜的海鲜,加上家里自己有农田,妈妈自己种菜,养鸡养羊,我们吃穿住的条件都很好。
在去上海看望爸爸之前,我从未体验过如此差的居住环境和条件。也从未体验过打工一族居无定所四处飘荡的艰辛,爸爸当时的职业在如今的社会只能算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可在他们那个连白米饭都很难吃得上一口的穷苦年代,会做手工皮鞋已经算是一门不错的手艺活了。
爸爸那辈家里弟兄姊妹众多,十几个孩子,从小在饥荒中长大,身为老大的他小学毕业便辍学,帮爷爷奶奶挑起生活重担。
在我记忆里,爸爸一直是个脾气特别温和,性格非常内敛的老实人,个子高高瘦瘦的,妈妈生气发火的时候,爸爸也从不生气,他们总是一个在闹,一个笑。
我偶尔会觉得妈妈过于强势,怕爸爸受到“欺压”,会像个小大人一样,替爸爸主持公道,对妈妈说:“妈妈不要欺负爸爸。爸爸对你这么好,你还欺负他?”
他们两人听到我一个小屁孩说着这样的话,就在那边笑作一团。我从小就觉得爸爸很听妈妈的话,我想那并不是他怕老婆,更多的是出于对妈妈的敬重和爱护。
妈妈善良朴实,吃苦耐劳但个性勇敢坚强,是个事业心很强的女强人,从小热爱学习,同样生长在一贫如洗的乡下人家,求学之路也是异常艰辛,但是她咬牙坚持,硬是上到了高中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