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让你们回国读书,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王德明竖起两根手指:“第一,不要被香江的某些报纸所迷惑,总以为自己是香江人,对大陆有偏见。我们是中国人,这是到哪里都改变不了的,不能因为生活在香江就心理上觉得看不起穷亲戚。”
“你父亲我,从小就是在这边长大的,要是没你奶奶的一碗粥,爸爸早就冻饿死在路边了。”
“饮水思源,落叶归根.”
“第二,你们从小都锦衣玉食,虽然在电视上或者自己在香江逛街的时候也经历过,但是毕竟没有真正的体验,我也不敢让你们体验。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在京城读大学的几年里,学会独立生活。”
“永远,不要做钱的奴隶,在这边的日常生活,我希望你们能真正的,慢慢的,融入进去.接接地气,对你们的未来更有好处。”
儿女们都陷入沉思,尤其是安宁,他是王德明的第一个孩子,尤其是女儿,王德明更加的喜欢,之前也让安宁、进跃、社公,三姐妹在公司里面实习。
但是香江的社会环境在70、80年代非常恶劣,尤其是被香江称为南下的“省港旗兵”们,经常闹市区会有恶心的枪击。
为了子女们的安全,王德明不得不注意一点。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的身家,在香江的最顶层那一小撮人里早就不是什么秘密,说不准就泄露出去。
虽然报纸也好,电视也好,都被他提前打过招呼呼,不敢报道他的消息。
但是就怕有心人呐.虽然张子强,叶继欢都是90年代才出名的,难保就没有人这时候就惦记。
所以,安排子女们在京城生活几年后,王德明准备继续安排他们去国外
先一人给一笔钱,愿意干嘛就干嘛,想享受就享受,只要别沾毒品;想创业也没问题。
香江,弹丸之地,也不是子女能历练的地方。
子女们思考过后,纷纷点头,然后下楼去换衣服。
不一会儿,就听到楼下叽叽喳喳的吵闹声。
王德明最擅长的就是嘴皮子,善于说服人,当然更善于教育孩子
得益于王德明经常给子女们讲抗日战争和朝鲜战场上的英雄们,所以安宁她们不约而同都选择了65式的军装。
她们穿上后别说,唇红齿白的,还真有点小将的味道。
“走,咱们一家人先拍照片!”
王德明冒充记者时候的尼康相机还在,让人去友谊商店买来胶卷,就开始“咔咔”一顿乱拍。
最后让人给这一大家子拍了张全家福。
为了给子女们报名,王德明去找京城第五中学的老师吕清寰和张校长。
特殊年代中张校长下放到干校劳动,吕清寰老师倒是一直在学校里继续担任老师,还担任副校长。
现在吕清寰老师已经是东城区的人大代表,兼着东城区的教育局副局长。
反正就是在学校里挂个名,还能提高五中的升学率,吕清寰也好,张天泳校长也好,都没有反对意思,反而很高兴。
不过吕老师和张校长问起这些孩子们的背景,王德明只能神秘一笑,“是香江那边心向咱们的富豪的孩子。”
“这属于投名状.这只是第一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