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用他发出消息,《当代》的贺启智就听到了风声,直接杀到了刘红民的宿舍。
“贺老师!”赵志忠和贺启智打了声招呼,然后就避嫌的走了出去。
刘红民无语,真当我不知道你和贺启智是老乡吗?
贺启智笑呵呵的说道:“红民,听说你写了本短篇小说?”
“您的消息还真灵通。”
贺启智打了个哈哈,期盼的看着刘红民,“能给我看看吗?”
刘红民将稿子递了过去,贺启智认真的看了起来,越看脸上越严肃,他显然发现了这篇短篇和刘红民以往的小说都不一样。刘红民以前的小说,娱乐性质偏重,哪怕是《大宋提刑官》,也和那些纯文学作品有差距。但是对于那些文学造诣不是很高的人,这样的作品非常友好,能为杂志开拓市场。
纯文学性的文章也能增加销量,但那是和其他杂志抢夺观众。两者是不一样的,《故事会》这些纯娱乐杂志,从创刊开始,很快销量就名列前茅,超过了很多老杂志。而他们的读者群,并不是从其他杂志抢来的,而是将那些文学造诣不高的人转化为读者了。
所以,尽管文学性降低了,但还是有杂志愿意刊登他的小说。杂志社也是要成绩的,对于领导来说,这是政绩,对于编辑来说,这是奖金。
《大唐安西军最后的军费》,却是纯文学的作品。小说的前半部分,讲述了安史之乱爆发,唐军西域主力安西军回长安平叛。吐蕃趁机侵袭防卫空虚的安西四镇。河西、陇右先后丢失,安西都护府与中原失去联络,于是,这支平反叛乱的铁血主力军,成了一支被朝廷遗忘的边防军。
随后的故事在押送军费的安西军兵郭元正和流民卢十四之间展开。卢十四本来是一个逃兵,时刻想要偷走军费,最终被郭元正感化。郭元正战死之后,卢十四继承了他的使命,艰难的将军费送达了西州。
在小说的结尾,刘红民用了王昌龄的《从军行》点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贺启智眨了眨眼睛,将眼中的热泪忍了回去。他红着眼睛对刘红民说道:“红民,这篇小说一定要放在当代上发表。”
刘红民看着他紧紧握着稿子的手,“我说不行,你能干吗?”
“当然不能!”贺启智斩钉截铁的说道:“如果你不答应的话,我就一直和你谈。”
“行吧!”刘红民无所谓的说道:“稿子你带回去吧!”
你攥的那么紧,我想抢都抢不回来吧?
贺启智才不管他怎么想,只要稿子到手,比啥都强。
“那我先回去,等过审了之后,我再找你谈稿酬的事情。”
“有啥谈的?直接把钱给我带回来就行。”
刘红民毫不在意的说道,他现在能拿的稿酬已经到顶了,千字十元。多一分都没有,因为这是国家规定的稿酬标准。两万多字就二百多块钱,刘红民根本就不在乎这点钱。不过钱还是要拿的,正好够四合院那边生活做饭,招待古典文献专业同学们一个学期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