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养战。
这是此前苏昊与李贽讨论起出兵草原的话题时,李贽给他的建议。
鞑靼人入侵大明,靠的就是以战养战的法子。他们一路打,一路劫掠,所以打仗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什么负担,甚至可以说是机会。
明军也不是没有过出兵草原进行反击的时候,但每一次都是劳民伤财,鞑靼军只要远远避开,明军坚持不了多久就只能撤回,原因就在于财力上法支撑。
到边关之后,苏昊与李贽多次探讨关于大明边防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一味地凭借边墙防守,人力和财力的消耗巨大,最终会导致整个国家都被拖累进去。
要进攻,就必须解决战争经费的问题,李贽提出的方案就是四个字:以战养战。
“可是,那些朝中重臣们反对出兵,理由不仅仅是财力这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道义方面的考虑吧?”苏昊向李贽求证道。
李贽笑道:“改之说的道义,是指什么呢?”
“就是所谓圣贤之道啊,不是说故兴兵,有违圣贤之道吗?”苏昊说道。他和朝臣打交道的机会不多,但平时听李贽、陈道等人跟他讲朝堂上的事情,也多少知道了一些。在明代,圣贤之道这种说法是非常有市场的,一个人要攻击自己的政敌,最好的武器就是圣贤之道。程栋写檄文批判苏昊,其中也有大量指责他不守圣贤之道的文字,不守圣贤之道,基本上就相当于读书人中的败类,属于人尽可诛之徒。[
大明的国力,在当年不仅可以称雄亚洲,甚至放眼全球,也没有可以匹敌的国家。然而,大明非但没有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对于周边的小邦小国都是客客气气,除非别人打到头上来,否则绝对不会主动去欺负对方。对于这种作为,苏昊看到的解释就是圣贤之道。
平白故去侵略别人,这是有违圣贤之道的。即便你面对的是没事就会来搔扰搔扰你的鞑靼部落,你能做的也仅仅把它们赶出国门,而不能追杀到草原上去,原因它,圣贤之道耳。
如今,苏昊提出把战火引到草原上去的建议,会不会在朝廷里引发一番争议呢?
苏昊把这个困『惑』说给李贽听,李贽哈哈大笑,说道:“改之,关于这圣贤之道,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李先生教我。”苏昊倒是足够谦虚,直接就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了。
李贽道:“改之,你想想看,这圣贤之道,可曾教人贪墨公帑?”
“当然不会。”
“那么,可曾教人盘剥百姓?”
“……”
“还有结党营私、溜须拍马、趋炎附势、落井下石……”
“……”苏昊语了,他知道李贽想说什么。这圣贤之道的确是好东西,而且也是官员们动辄放在嘴边叨叨的大杀器,但落到每个官员自己头上,该做什么还是照旧,在他们贪赃枉法的时候,没一个人会记得圣贤之道的。
“由此可见,这圣贤之道,不过是说说而已。我大明的读书人可一点都不迂腐,谁觉得他们迂腐,那这个人肯定是自己迂腐之至了。”李贽总结道。
苏昊自嘲道:“李先生说的迂腐之人,必是苏昊了。可是,咱们大明对番邦颇为仁义,这总是真的吧?”
大明对周边的小国仁至义尽,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据说,当年周边的小番国但凡来大明朝圣,献上一份礼物,必定能够获得十份的回馈。从常理来说,都是老大接受小弟的孝敬,但在明朝的历史上,却是大明这个老大成天给周围的小弟发红包,可以说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件事情,又当如何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