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翰林学士杨察写诏书,诏书写好。赵祯看了看,还不行,我自己写。这也是赵祯的第一次。以前让学士写诏书,赵祯从来没有做过增减,反正意思表达出来。论文笔这些学士比他文才还要好,何必做增减。这次增减,乃是杨察说得不重,不能表达他的心情,才做的修改。是朕不敏不明使上帝发怒,上帝,过错是朕一个人引起的,与老百姓没有关系。你若生气,不要移灾于百姓身上,降灾于朕一个人。
吴育听了这封诏书,两眼热泪翻滚。
这样的皇帝,还要怎么样?
心情激荡,不顾前程,于朝会上弹劾贾昌朝。贾昌朝让他轰得没有办法。只好争辨。
争辨正中吴育下怀,俺们一道自尽。
于是争辨更急,得引发大朝争,失去礼仪,两人皆会罢相。
此时他就是一个孤独的战斗者。带着满腔悲意,在与贾昌朝战斗着。
贾昌朝真让他弄怕了,辨了辨退回班列,俺怕了你成么?实际贾昌朝很jing明的,非是吴育所想的那样。贾昌朝的一些做法,也引起更多的人不满,所以吴育话音刚了,一些大臣也站出来替吴育说话。
贾昌朝一看形势不妙,再度站出来说:“陛下,时方闵雨,请陛下依汉朝例,若是灾异册免三公故事,罢臣相位。”…,
赵祯心软,自己是老师,以退为进,化解这次危机。
主意打得很好,赵祯眼睛瞅了瞅,看着高若讷问:“高卿,你对旱灾有何看法?”
高若讷站出班列,看了看吴育,对吴育他是不会抱有好感的,君子党,屁,都不是好东西,又看着贾昌朝。想指望高若讷攀龙附凤,讨好贾昌朝,他更做不到。之所以各地陆续出现一些不好的状况,正是此人为首相,没有将政务主持好。前两年风调雨顺,平安无事。就象一艘船在大海上行驶,风平浪静,一个没本事的船长随便掌舵,船只都不会出现问题。至于船最终驶到哪里,天知道了。但遇到特殊情况,或者礁石密布,或者大风大浪,这个舵掌得就很危险。眼下便是如此,灾情到来,马上就看到贾昌朝的执政能力。
所以也不要指望高若讷会替贾昌朝说好话。
高若讷对贾昌朝也十分痛恨,开始不知道,吴鼎臣将李京的私信给高若讷看,高若讷真以为李京舞私,于是进谏,贾昌朝施推手,重贬李京,导致李京活活气死。自己被贾昌朝神不知鬼不觉的当成棋子利用,成了害死李京最大的帮凶。他心中对贾昌朝也有气。
于是说道:“yin阳不和,责在宰相,洪范有云,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
之所以如此,就是贾昌朝与吴育斗来斗去引起的。
你们统统滚蛋。
吴育听了心中却大喜,想扳倒贾昌朝是何等不易,本来此次故意引发朝争,便是想同归于尽的。可看皇上的脸se,多半还不会得逞。没有想到这个jian臣,忽然变成好人,进了一个有用的谏。
什么jian臣君子的,吴育依然没有扭开这个弯子。
贾昌朝一张脸却气成紫猪肝。
懂的,这一回想保住宰相位置,是没多大指望。
朝会散去,吴育等高若讷出来,拱手说道:“谢过敏之兄。”
对吴育,郑朗也十分敬重,君子与君子不同,吴育、包拯、唐介等人虽有私心,私心不重,虽敢言,多没有其他用心。相反,欧阳修、余靖、文彦博等人那不是敢言,是胡闹,多有用心的,更不能用正直二字形容,虽然这些人文才好。
高若讷没有金手指,听了这五个字后,感到很诧异,抬眼看了看吴育,也没有吭声,直接走过。
赵祯却在宫中思付。
没有吴育想的那么简单,他用贾昌朝一是放心,二是清洗君子党,担任朋党扩大。可是贾昌朝政事能力确实有限,以前看不出来,遇到灾害,这种能力无限放大,已经不能再执政。
考虑后下诏,贬贾昌朝守大名府,吴育也别闹了,贬知许州。
诏书刚下达,侍卫进来禀报:“陛下,登州急报,郑朗从契丹返回我朝。”
“郑卿回来了?”赵祯狂喜道,又说:“急报在何处?”
这时,他几乎忘记了宋朝面临的严重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