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穷途末路的渊盖苏文
这个时代的百姓,大字不识,哪懂得什么家国大义。
最简单的,谁能让他们吃饱饭,能让日子有盼头,过得下去,谁就是他们的恩人。
李承乾审判贵族后,一般是收走七成钱财。
剩下的三成充公,还于百姓。
田产这些,基本上是进行再分配。
佃农翻身做了主人,有了自己的田地,只需要缴纳五分之一的赋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贫农就更加不用说了,原本一无所有,现在给钱粮田地,那就是恩同再造。
且李承乾颁布了太子教令。
下令废除百姓跟贵族之间,所有的相关债务。
不管先前是借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全都一笔勾销。
隶属于高丽贵族,哪怕是前面官府认定的卖身契,田契这些,也全部作废。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丽百姓,会希望再回到从前,那个吃不饱,穿不暖,天天给贵族当长工,一年到头还见不到钱的日子吗。
傻子都不想回去啊。
这样的生活,只要经历过,就绝对不会愿意放弃。
高丽百姓,就是这样子,突然成了最坚定的大唐太子党支持者。
从民心,到军心。
高丽的士兵,也是普通家庭里出来的。
现在他们的父母妻儿,都心向大唐太子,他们在当兵的时候,还能给家里一些赋税减免,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呢。
以前给渊盖苏文当兵,许多粮食都要自己带的,死了就死了,什么都没有。
现在,如果战死了,家里能有抚恤金,还能有更多赋税减免,至于没了顶梁柱,就活不下去了。
这么一搞,高丽士兵的忠诚,已经是隐约超过跟随大唐太子的汉人了。
他们比谁都更希望,大唐太子能够永远的统治他们。
只有在大唐太子的统治下,才能过上好日子。
过上好日子。
简单的一句话,是多少百姓的期盼。
不少原本面临家破人亡的家庭,因为大唐太子的一系列法令颁布,重获新生。
许多人都已经在家中,给大唐太子立长生牌,日夜供奉了。
这是真正的圣人呐。
渊盖苏文输了。
彻彻底底的输了。
被唐军所攻占的城池,在经过审判,改革之后。
那里的百姓,就跟疯了一样,把大唐太子视作神明。
别说策反了。
随便走到一条街上,如果有人说大唐太子的坏话,周边的人都要暴起,给活生生打上一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唐太子,已经成为高丽真正的王。
是所有百姓,在心里认可的王。
不是权力上的,而是在意识形态上的。
高丽的全境战争在延续。
按理说这样的平乱,高丽全体贵族的反击,应该会让唐军更为艰难。
可实际上,唐军的攻势,却越来越快了。
这就是大势。
往往有些城池人还没到呢,地方贵族就被高丽百姓给推翻,迎接王师到来。
一套流程下去,民心归附。
渊盖苏文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还没到年关,就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十一月中旬。
几乎高丽九成地方就被平定,渊盖苏文被迫一直向北,逃入深山老林中。
贞观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
高丽全境,已被李承乾彻底掌控。
一箱箱金银珠宝,一车车装满了粮食的马车,被不断的运送过来。
从来没有人,会这么直接的干过,把所有贵族的财富全部进行搜刮。
这是个有着三百万人口的大国啊。
曾经还趁着隋末大乱,从中原收敛了不知多少财富。
现在全都到了李承乾手中。
国库都快抓不下了。
其实在很多时候,国家没钱,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贵族没钱。
随便一批贵族们的家底,都能超过国库了。
当所有贵族的家底都被聚集起来。
真就是金山银山。
国库的仓库,粮食都已经放下下了。
比当初渊盖苏文在安市城囤积的粮食还要多。
安市城供给百万人口的粮食,主要是通过国库,以及强征百姓而来,实际上没有动到贵族阶层的利益。
百姓才多少油水。
早就被刮了不知道多少层,哪里有贵族手里的存粮多。
现在的李承乾,可谓是真正意义上,聚集了整个高丽的国力,全都掌在手中了。
然而,李承乾并没有说,把这些粮食,大方的赐予给手下将领心腹们。
赏赐是有一些,但主要是以古董字画,名号为主。
并非是实际上的钱粮赏赐。
大部分的钱粮,全部都用在了民生基础,以及军费开支上。
更为主要的是,大量的工匠都被纷纷召集到平壤城来,给予了优厚的俸禄。
在李承乾的安排下。
大量的工厂被纷纷建立。
平壤城东部,直接规划了一大片新的区域,作为工业集群所在。
各类工厂被建设出来。
正值冬季,百姓们也没有粮食可种,于是大量进行招工。
包吃包住,还有工钱。
曾经在大唐的那一套,再次被用在了平壤城。
东宫的那些小规模作坊,被设计成一个个工厂,按照流水线的模式,大规模开始进行制作。
整个高丽,在经历战乱之后,不仅没有颓废的感觉,反而是欣欣向荣之感。
因为优厚的福利政策。
使得临近新罗边关区域,大量新罗百姓忍不住诱惑,纷纷涌入高丽地区。
现在没有太过明确的分界线,且本来就是碍着的,走来走去,也不麻烦。
甚至于大唐营州地区,也有大量的百姓涌入到高丽来。
这不是政治上发动的移民,更多是百姓自发的移民。
营州汉人百姓们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现在的高丽地区,名义上已经成为了大唐疆域。
大唐这边,已经准备把整个高丽地区改名为辽东道,为大唐第十一道。
所以前往现在的高丽,还是在大唐。
但过去的话,哪怕是做工,都比营州本地的生活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