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麟风说的这两条原作,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一致认可。
再然后,经过讨论,评选流程准备分为三步:
第一,评定评选人标准,邀请电影人参加。第二,投票先选出500部电影,进入初选。
第三,扩大评选人范围,优中选优,选出200部优秀电影,最后选出100部百年影视经典作品。
多分了一个层级,考虑的就是100部会不够,把一些觉得可惜的,放在200部之中。
最关键的,其实是两次圈定评选人。
华国数代电影人,人数太多了。
光是两轮人选的数量,大家的意见就很难统一。
讨论许久之后,才定下初选人员200人,二轮投票时,则扩大为1000人,并在这一轮邀请众多港岛的电影人。
也就是说,港台的电影人,要在选好的500部电影的基础上,进行投票。
这就避免了,选出一堆那些地区本地小众的作品出来,很多国人听都没听过,也太难看了。
这样,初选的人员就很关键了。
大家的分歧就更大了。
老一辈的导演,都希望从资历深厚的电影人中挑选。
这样他们过去拍的优秀作品,才会更有可能上榜。
很多人不求一定能上前一百的行列,但二百或者五百榜单中,多上几个也是好的啊。
毕竟看这规模,到时候肯定是盛事。
说不定,以后再说起哪部电影,就得以有没有上榜来论个高低。
也就是陈麟风和张一谋鸡贼,一开始只是一个个找人串联。
等消息逐渐扩散,很多老资格导演想要加入组织委员会的时候,已经晚了。
就这几个,还是通过谢帖黎那边,知道的消息,他们都只是重要组织成员,哪怕靠着资历,话语权也比不过另外一些人。
比如那个说话最多的小陈导演。
和老一辈导演意见不同的,当然是现在还在拍戏的第五代包括之后的导演。
就像冯晓刚,他的大多数电影,都是在00年前后,以及再往后的时间里拍的。
如果都找老家伙来选,他的作品估计够呛,说不定一个都选不上。
而照着小陈说的影响力因素,他自觉还能有几部作品能试试。
越年轻的电影人,越看中票房影响力。
因此,他是最支持小陈意见的那个。
再有江文,他的作品拍摄时间也比较晚,影响力大多集中在年轻群体。
当然也希望年轻的电影人来选。
而陈凯鸽就反过来了,《霸王别姬》不用担心,肯定是能入选的。
这部电影之后,口碑啥样,他自己心里清楚,但往前,他还是有几部能拿出来一说的电影。
因此他希望评选人员的资历深厚一些比较好,当然,因为有了保底,他的这股念头并没有太重。
陈凯鸽算是中立派。
大家的意见因此产生了分歧。
然而,在场的这些人中,由于陈麟风和张一谋一开始的操作,终究还是年轻年轻导演占大多数。
他们都觉得,初选人员,应该挑如今还在业内活跃的电影人。
都不再拍戏了,肯定就失去了对如今时代的感知。
说不定说个最近几年的电影,他们连挺都没听过,根本不适合作为评选人员。
老一辈的当然不同意,然而这根本没用。
最后投票,还是定下了从比较年轻的电影人中选人(指50后)的原则。
要求必须在近5年中有作品产出。
导演、演员、幕后人员,都要有人。
各个年龄段也需要均衡,不能说是年轻人,结果都是40多50多岁的,那就没有意义了。
当然,20多的肯定会减少数量,准确来说就没几个,十几岁的根本没有。
这两个年龄段也太年轻了。
陈麟风表示这是年龄歧视,然后就被镇压了。
最多让刘茜茜这个华国天后加入,剩下的人就别想了。
陈麟风要求也不多,给茜茜留个位置就行。
像小龙、舒唱这种,他想推也没法推。
只能说,他的北冰洋小团体,还有待发育。
紧接着,推举评选人这块,需要另选时间来评。
今天的讨论,基本上全在确定原则、规则,就没搞定几件正事。
陈麟风也习惯了,多开会多沟通也不能说错。
只是,他已经想到了往后几天的场面,业内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
这是200人初选名单么,这是圈内地位大比拼啊。
算了,这事让别人头疼去吧,反正他的朋友大多年龄不够,不用他多操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