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准备
“遵命。”南阳太守郑泰立即应允道。
此时的徐忠在荆州几乎拥有绝对权威,相比景帝推恩令之前的诸侯王都丝毫不差了,包括在扬州也同样如此。
毕竟朝廷给他的主要任务是清剿地方的盗贼,以保证中央权威的施行,因此经过长时间的征战声望已经相当可怕了。
徐忠放下密令站了起来,看向了窗外壮观的夜空,心情十分沉重。
他很是痛心,一直以来都在忙于荆州的政事军务,居然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有看见,简直就是太不孝顺了!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何面见父亲。
“再给朱春传一道消息,叫他抽调三万兵马来,就在驻扎在南阳,荆州的军队也要集中起来!”
“父亲刚刚死去,我恐那些家伙会做一些不可估量的事情!一定要谨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每年用了上千万钱,就是这时候用的。”
作为儒将出身,徐忠绝非什么心慈手软之徒,心不狠,站不稳,想要在这地方树立权威,光是施以恩惠是不够的,之前他就已经罢免甚至处死多名两千石大官了。
毕竟朝廷准他持节,生杀允夺皆在一念之间,当然,前提是找一个说的过去的结果。
那时战事焦灼,能够以作战不利的罪名随便杀人,可现在就不太行了,连皇帝处死臣子都要泼脏水,更何况是他呢。
“这…州牧,擅自调兵可是大罪,固然陛下对您放心不会怪罪,可朝中不只有姓徐的啊,若是借题发挥,也很难解释。”
一名军官脸色为难,这是几万人!南阳距离关中可只有百里路程,突然调集重兵这是想干什么呢?虽然自己这边的本意是威慑逆臣。
可万一陛下不信呢,刘氏就算再衰落皇帝也始终是皇帝,撕破脸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还没到群雄逐鹿的时间呢,汉的巨鹿还没有丢失。
“就说南阳盗贼死灰复燃,所以才全面封锁剿灭,防止他们酿成大祸。”
“就说是我的命令,陛下若是问责我一力承担!”
徐忠的态度很果决,王根是典型的“一见棺材就落泪“,与其兄长王凤最大的差距就算胆识,凡事畏首畏尾。
“遵命,凉州那边需要送一道消息回去吗,徐老丞相病逝可是天大的事情。”
“嗯…不必,幼麟应该马上就启程了。”
幼麟是徐元的字。
徐博逝去这个消息兄长应该不只告诉了自己,像分散在各地的徐氏重臣陆续应该都会得到消息的。
首先众人有资格知道,其次便是王根那边了。
这也是徐忠执意要调兵的原因,这么多主要人物都集中在长安,风险是很大的。
万一对方打算赌一把,直接破罐子破摔呢,那到时候就全完了。
那是敌人打不过地盘!必要做一些部署,对亏王根是有理智的,可能会有这种想法,但权衡利弊后就会放弃。
这个想法太疯狂,不亚于掀起内战,不过这样做对刘欣反而更加便利。
他能够借着这个东风重新掌权。
………
幽州,广阳。
收到消息的紧随其后便是徐旻,他是清河徐的话事人,本应该是和徐华一个级别的人物。
可是他的父亲徐铭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落败,导致整个家族的势力都一落千丈,基本上退往了自己的大本营河北,经过徐旻多年的经营,已经相当完善。
想在这块地方任职,首先就要和清河那边妥协,要不然寸步难行,严格来说这已经严重威胁了皇权。
在这个皇权不下乡都时代,这份基层控制力显得尤为可怕,换一个时代那都是会被压制的,当年宣帝也仅仅是忌惮中央的影响而已。
所幸现在是皇权式微的时代,忠臣的势力越大,对于皇帝来说就越有利。
如果没有徐家在地方的力量,恐怕刘欣将会更加艰难,如今他顶多就是在长安比较示弱,地方上还没有敢不听号令的。
之前东海太守对朝廷阴奉阳违,大肆扩军,隐隐有自立的意思引起了刘欣的愤怒,他命令其马上裁军,并外调其他郡县,东海太守在惊恐之下起兵谋反连下青州数地,朝廷随机下旨命令幽州牧徐旻出兵。
徐旻立刻响应,亲自率领精骑五千越过强令东海太守辞官回乡,在其拒绝后立刻跨过黄河,与守军交战一战而定,东海各县几乎是马上投降,完全没有人敢触其锋芒,以雷霆之势平定了青州叛乱。
这也弥补了他在战功上的缺失,在幽州边军中树立起威望,虽然早就不差了吧。
这些年徐旻在幽州抵抗乌桓人,频频出兵,虽然做不到身先士卒,可也是时刻冲在一线的,得到了士兵们的认可。
战功赫赫,刘欣对此愈发满意,因为这五个州牧都做出了相当大的成绩,并且服从于朝廷。
这代表刘欣的决定相当正确,部分州郡设立州牧并非亡国之举,而是稳定刘氏江山的正确决定!徐旻的地位同样水涨船高,上个月再次击退乌桓,被朝廷迁为镇北将军。
虽然还是不如在荆州的徐忠吧。
“怎么了父亲,感觉你的心情不太好。”
“我的伯父,你的伯祖父去世了。”徐旻看着身前的长子,默然道。
徐旻的嫡长子徐述听罢,即感觉到预料之外,又感觉理所应当。
这位老丞相屹立朝中多年,突然死去也让人一时无法接受,可却也是可以预料的。
三年前徐博就已经病重,死亡似乎是迟早的事。
“这…什么时候的事?”徐述早年在儒学院学习,父亲被外放为清河太守时与之一同来到了清河老家,并在冀州太学里继续学*******元年时被法学院博士举孝廉,现在在广阳担任一名县尉,长期跟随在父亲左右,立下了不少战功,政绩也毕竟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