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诸位对新的大司马有何考量?”
刚刚才坐下的王莽再次站了起来:“臣举荐骠骑将军丁明接替臣的位置,相信丁骠骑一定能够肩负起责任的。”
他毫不犹豫的推荐了自己的死对头,这一点倒是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本来以为王莽会趁机拱一波火,没想到这么干净利落。确实,大司马这个职位,基本上是外戚包圆的,只有极少数是其他臣子担任的,不过大汉开国二百年,非外戚非徐氏的大司马或大将军只有四人而已。
这个数量相当稀少了,对比大司马的数量而言。
这种重臣很多时候都是经常替换的,为的就是避免权臣出现,除非是皇帝极其信任的人,会当一辈子。
比如卫青,徐宁和王凤。
所以,身为刘欣舅父的丁明就是很好的选择了,外戚是两汉的特色,最有权势最得皇帝信任的黄金时期,后面的朝代外戚就很少被如此信任。
西汉的吕产卫青王莽,东汉窦宪何进,都是相当出名的外戚,且都是大权在握的。
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首脑是太后!
之所以能够坐上大将军的高位,主要就是依靠着太后的法统,西汉有功侯势力,东汉有宦官世家,而太后单枪匹马,皇帝又年幼,很难与这些扎根已久的势力抗衡,所以只能扶持自己的家人。
最终就早就了一个死循环!西汉还好,东汉尤为明显,太后为了在朝中立足扶起了外戚,皇帝成年为了掌权就利用了宦官帮助自己,等到下一代时便继续循环。
维持着一个巧妙的平衡,东汉末年崩溃,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出现了种种意外,巧合之下,董卓得到了进宫的法统,巧合之下,外戚首脑何进何苗通通被杀,巧合之下,小皇帝被进京的董卓撞了正着。
地方军头的介入,成功打破了这个循环。
“嗯…朕允了,就用骠骑将军丁明正式接替大司马之职,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刘欣虽然意外,但并没有说什么,因为这确实是他的想法,毕竟少了王家这朝中可就是徐华一家独大了!
区区一个董贤怎么可能与徐家这个在朝中经营多年的老牌功臣世家抗衡呢?连昔日的王家都玩不过,更何况别人。
所以,赶快扶持出与之对应的势力就至关重要了!
丁明压下心中的激动,站起身,出列道:“臣谢陛下,定不辜负陛下所望。”
没想到居然这么顺利,王莽退出朝堂,隐退太学。
………
王莽辞官,此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大司马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公之首,地位上甚至超越了丞相,丞相经过历代君主全方位削弱后已经汉初那种风光了。
武帝元帝厉帝三朝改制的根本目的都是削弱丞相,抬大司马,从荣誉性官职逐渐变成了实质性的。
所以,当今大司马辞官自然会颇受关注,更何况王莽还是得到了儒林朝堂一致好评的人,很多儒生都愤愤不平。
认为是新任大司马丁明故意排挤,以至于丁明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还没开始就已经预订了“奸臣”的名号。
“父亲您说这王莽究竟打的什么主意?莫非真的知难而退了吗,可如果只有这点毅力又怎么可能被祖父重视成着副样子。”
徐远在听说王莽辞官后,第一时间就从自己主政的县城赶到了景侯府,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主动放弃权力,这可不是多么明智的选择,再想拾起来可就不容易了,虽说养好病复位逻辑是通的,可是刚刚当上大司马的丁明会愿意吗?
当然,如果刘欣愿意用的话这都不是问题,他已经不是没有实权的半傀儡皇帝了。
可是,刘欣除非是实在没有人可用,不然都不会让其回来的,即使朝野上上下下都会推荐。
徐华喝了一口茶:“暂时不知道,应该是有更大的打算,我很了解这个人。”
“绝非是那种喜欢半途而废的人,除非杀了他,不然永远不会消停的,因为这王莽为的不是私心,而是企图改变天下。”
“有志向的人才最可怕,他们的心会坚韧的可怕。”
徐华对王莽的警惕性还是没有降低,主要是父亲不断告诫的原因,可是他打都什么主意呢?
“父亲您说他是不是想等帝陨之后,再回归呢,陛下的身体可不怎么好啊。”
徐远下意识说道,他大胆的猜测对方的机会,王莽辞官的短期图谋就是避风头,而长期图谋很可能就是这个!
“如果陛下立了一个成年诸侯王为太子,他的小算盘不就全部泡汤了吗。”徐华其实不怎么认同。
他不只一次的上书希望陛下立而立之年,性格稳重的广阳王为太子,以稳固国本。
虽然每次都被搪塞了过去,但就是早晚的事,刘欣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身体。
有了成年天子,太皇太后插不上手,那王莽该怎么办呢?除非他在赌博!用家族的前途甚至生死来赌,但可能吗?
他是堂堂一族之长。
“儿认为,这王莽就是在赌,输了可以做一豪族,若赢了,那便东山再起!您不要忘了,他可是在竞争太学首席博士的。”
“有了这层身份,谁又敢动他呢?”
徐远对他的打算看的很通透,有退路为何不赌呢?毕竟陛下可是很抗拒立太子这件事的。
万一死的突然,国家无储,那执掌玉玺的就是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到时还怕没有机会吗?谁又能够阻挡其回归。
“你说的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