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徐恭完美代替了日后的孔子,成为被神话的那一个,徐家当政再加上太学蓬勃发展,这位圣师的地位几乎降不下来。这是王莽自从王者归来后第一次吃瘪,他曾经不只一次试图撼动徐恭在学术界的绝对地位。
这是徐家屹立百年兴盛的根基,如果不解决这个,那就始终是打不倒的小强,尊奉孔子也是有意让他代替徐恭。
可惜还是想太多了,这个时代,圣师的脑残粉数不清,无数大儒大贤都极其痴迷,王莽说到底也就是儒家的代表人而已,如何能动摇创始人的地位呢?
恐怕想让徐恭跌落神坛没个百年时间是难了。
这是两家的创始人,法家现在的势力和儒家还是差不多的,短时间内想越过他们很难。
就算元始元年的时候,成功说动徐华也没用,地方的法士们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都要和他们羌工作岗位抢饭吃了,无动于衷才有鬼呢,有着这份阻力存在,改制就是很艰难,至少也要等王莽击败徐家这个反对者,完成内部统一后才有可能。
未央宫。
刚刚过完十岁生日没多久的小皇帝刘箕子……或者说称呼他的新名字刘衎坐在上首,太皇太后则端坐于长帘之后,控制朝政。
“禀太后,圣师的席位已经移到了高帝庙左侧,相应的封号也已经发下去了。”
新任太常拱手出列,徐真已经被王家排挤到了边缘位置,整个徐家都开始衰微了起来。
“嗯…切记,不可怠慢宣王圣王两位先贤,这都是我大汉的立国功臣。”
王政君点头,她也是被狂热粉给冲老实了,即使是身为太皇太后之躯也不敢怠慢,生怕再被人指着鼻子痛骂。
之前追封孔子为公爵已经是顶着很大压力了。
孔子为褒成公没什么,问题就在于他凌驾在了徐恭之上!这是万万不可的,在大汉就是政治不正确。
能在徐恭头上的,除了皇帝外,就只有他父亲徐贞了,其他都不配。
姜尚和周公也仅仅是名义上可以同列而已,实际上文武庙的排位在其之上!
日后武成王庙也是成功被替换成了景圣王庙,文庙也是四圣之首,不单单指孔子庙,地位可谓是一骑绝尘了。
可能连徐恭自己都没想过,一个小小的举动,能让自己一个武将被吹上天,他对什么儒学法学几乎没什么很深的造诣。
也是唯一一个没什么著作传世的儒家大儒,法家大贤。
“臣代先祖谢过太后,谢过陛下。”徐华礼貌性的谢恩。
王政君淡淡道:“应该的,两位先王为我大汉立下了大功,被尊奉也是理所应当的,如此岂不是让天下人寒心?”
“当年高帝没有给宣王封王,主要还是顾及异姓王的影响,白马之盟规定,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但毕竟属于先人了,也就不在白马之盟的约束范围内,不过这王爵就无法传承下来了,规矩就是规矩,不可违背啊。”
这异姓王爵还是相当值钱的,虽然吕太后吕雉之兄吕泽就被追封为王,但这也算皇帝的家人嘛。
所以,徐家只有两个人谥号是王爵,其他的都是公爵,徐家也是唯一的公爵了,而且不会被推恩令影响,属于是特例。
徐华也是顺理成章的变成了景公。
这时,王莽的亲信甄丰、甄邯和王舜等人对视一眼。
王舜出列说道:“太后臣有一事思绪片刻一定要说。”
“讲。”
“臣以为,大司马王莽与昔日宣王一般有安定宗庙之大功,应该享受同等封赏。”
王政君顺势点头:“理所应当,准了。”
“太后不可。”王莽本人站了出来,装了装样子。
表示自己的功劳四辅之间共同商定的,要赏也不应该只赏自己,至少徐华就不能少的。
“臣恳请太后授予大司马安汉公的封爵,以表示朝廷的重视!”
“臣附议!”
“臣附议……”
众臣连忙附和,王莽则是表现的非常生气,知乎不可不可,颇有一点“你们真是害苦了我啊”的感觉。
当然,这肯定是王莽自己授意的,抬孔家直接导致徐家影响力膨胀,徐贞徐恭追封为王,徐家直接变成了公爵!
势力上了一个档次,如何不让他感觉慌乱呢。
所以,至少也要回到统一起跑线上,这个安汉公就相当关键,同时他还要推动四辅之职继续上升!
毕竟现在孔光王舜都是自己的人,此消彼长之下,徐华还是被削弱了的。
“太后大司马绝对放得下安汉公这个爵位!也请大司马莫要推测,您虽无法于宣王媲美,但也是足以与大将军霍光同列的存在!”
有人劝说道。
徐贞被盛赞为武帝之前第一人,而徐恭则是武帝之后第一人,那些博士学子巧妙的将两人分开,避免了父子冲突的尴尬。
“景公意下如何。”王政君则观察起了徐华的意思。
“禀太后,司徒无法插手封爵事宜,由太后决断便可。”徐华选择不表态,因为他知道,这个安汉公王莽势在必得!
如今长安的实力对比彻底颠倒了,随着孔光因为先祖封公之事彻底倒向王家,朝中几乎就是王莽说了算了。
“嗯…那便好。”王政君点了点头:“王司马也莫要再推辞了,这安汉公汝实至名归!”
“天下人无不信服。”
“这…臣遵旨。”王莽“无奈”之下接受了册封。
但也拒绝了公爵的两万八千户食邑,因为徐华就拒绝了多余的食邑,这保留了身为景侯的那一部分,也就说这是身份变得更加尊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