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礼部尚书,我缺你这仨瓜俩枣啊?
王莽是头一次和蔡京如此深入的打交道,本以为蔡京大人有这么多党羽、势力,定然是个十分敞亮的人。
可现在怎么这么抠抠搜搜?
王莽思索了片刻,还是轻轻摇了摇头。
不管怎么着,这种亏本的买卖还是不能做的。
但蔡京是上司,下属和上司对着干,向来都是没什么好结果的……除非能借到什么更强的势力。
下意识地,王莽就抬头向北方望去。
皇城和宫城里的建筑大门都是朝南开,但在这些建筑中办公的大臣却都是朝北坐的,最多是朝东、西而坐,但唯独没有朝南坐的。
只有皇帝的龙椅,皇帝宫中的椅子才是朝南的。
所谓南面称孤,北面称臣,便是如此。
王莽向来在这种事上很谨慎,一直遵循着礼法,礼部值房中的所有椅子,没有一把是面向南方的便是面向北方。
他站起身来,想了想又揣了一本书架在腋下,这才大踏步地出了值房,走出礼部衙门,向北方的宫城而去。
路上寒风拂面而来,王莽颌下如钢丝般的铁须轻轻摇动。
他龙行虎步,毫不在乎这些寒风,不一会儿便赶到了宫门前。
“王宗伯,您来了。”守门的宦官身着一件绿袍,袍子下面还套着衣,一副自来熟的模样,谄笑着搭话:“最近王宗伯来的勤,咱家还专门给您留了休息的单间,要不要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再过去?”
“多谢,不用了。”王莽摇摇头,说着便越过宦官,向宫内走去……
紫微殿,东暖阁。
国朝之初,太祖皇帝营造紫微殿的时候并没想过冬天取暖的事,那时候的大乾皇帝,冬天只要点上暖笼,随便一应付就行了。
但批阅奏折的时候总免不了手脚冰凉。
后来在睿宗年间,冬天的紫微殿因取暖不当,遭了大火,被尽数焚毁。
重建紫微殿时,便有能工巧匠,结合百姓家的火炕,富户家的烟道,也设置了差不多的东西,就是东、西两间暖阁,深得睿宗皇帝的喜爱。
其原理就和李乾前世的地暖差不多,只不过在大乾没有电地暖、水地暖,都是如火炕一般的“烟道”、“地龙”,但烧起来也异常暖和。
前几天天气渐冷,李乾在捱下去倒是没问题,但有地暖不去住,在这硬熬着多少就多少沾点有毛病了。
而且他能捱住,武媚娘和吕雉也挨不住,所以李乾便将自己平日里批奏章的地方搬到了东暖阁。
这边的小书房比之紫微殿政事堂稍显逼仄,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大空间散热快,怎么也不如小空间保暖。
东暖阁,小书房。
大门紧闭,只有窗户开了一条小缝,不断有新鲜空气钻进来。
稍显暗淡的光线映着屋内粗大的红柱,彩绘的雕梁,暗淡的仙鹤铜炉,还有书架上一排排卷帙浩繁的书本。
铜炉里没点碳火,可小书房中的温度已经很高了。
李乾只穿着一件内衫坐在这里,甚至还有点热。
但他身旁的武媚娘和吕雉却不知怎的,老是觉得冷,还习惯性地紧贴在李乾身边取暖。
两片温润柔软的身躯靠在左右两侧,李乾镇压着心猿意马,努力地将精力用在奏折上面……
其实李乾的努力也有些效果,只是这效果究竟有多大……难说。
砰砰~
随着敲门声,老太监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陛下,礼部尚书王莽求见。”
李乾抬起头来,武媚娘和吕雉也急忙起身,整理着散乱的衣服,或妩媚、或清纯的眼梢带着些许湿意,白嫩的俏脸红的如熟透的水蜜桃……当然,这是热的,都快热哭了。
每天在地暖屋里坐着,上上火,红红脸应该也是很正常的事吧?
“陛下,妾身先去旁边。”两女红着脸站起身,迈着步子向侧门走去。
李乾也收拾了下衣服,这才对外面道:“进来。”
“是,陛下。”老太监应了声,看样子就要转身走。
李乾有些无奈:“大伴,朕是说让你进来。”
“啊?”老太监一愣,又急忙转身推开小书房的门,探了半边身子进来,试探地问道:“陛下?”
“王莽是怎么来的?”
“回陛下,他是带着一本书过来的,和之前来找陛下讲经义的时候一样。”
老太监躬身回道:“不过小的们刚才还看到,蔡京去了礼部衙门,在王莽的值房里坐了一会儿,现在想必已经走了。”
李乾灌下一口温热的茶水,缓解着口干舌燥。
“请他进来吧。”
“是,陛下。”老太监应了声,急忙转身向外走去。
李乾一边整理着桌面,一边想着老太监的话。
蔡京去找王莽,说了什么?王莽转头就过来找自己了?
蔡京……王莽……
王莽是礼部尚书,李乾一想到礼部,就下意识地将其和最近大火的会试联系在了一块。
难道蔡京是为了会试的事儿?又或者不是会试?
他要主动做什么?
思索之间,门外进来的宦官给茶杯中续上了茶,李乾又端起来咕咚咕咚地灌下去,嗯,这地方是有点热……燥热,得多喝水,压压火。
一阵脚步声从书房外由远及近,嘎吱一声,门被打开。
“臣王莽,参见陛下。”
“坐,王宗伯。”
李乾笑呵呵地一指书房中的软凳,又对宦官道:“给王宗伯上茶。”
“是,陛下。”那小宦官沏好了茶后,自己就乖乖出去了,还顺手带上了门。
李乾就这样笑望着王莽坐下,这才开口道:“王宗伯,今天又来给朕说古礼了?”
王莽笑了笑:“陛下,今日臣主要不是为了讲古礼,而是来问会试的事情。”
“会试?”李乾心中来了兴趣,面上依旧不动声色:“王宗伯请说。”
王莽点了点头,继续道:“陛下,臣以为现在应当定下会试主考、副考官,以及诸多同考官的人选了。”
“现在就定?”
李乾故作惊讶:“王宗伯,何必这么着急?”
“不如让诸位考官们先在外面过完了年,你看如何?”
王莽卡了一下壳,差点没跟上他的脑回路。
“陛下,现在定下考官人选,并非是要马上公布出去。”
他不得不解释道:“如今先定下来,还是会按照常例,二月初公布。”
大乾的科举考试规章还是很严格的,朝廷会在开始会试一个月多之前,通过礼部向京城中的考生们公布考官的名录。
但别想着作弊什么的,公布名录也不是为了让你钻营。
这个名单公布的同时,所有考官都会被控制起来,集体锁入贡院,有专人送饭食,其间不得与任何外人接触。
之所以把考官名录放出来,也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因为即便不放,人们也能通过城中少了哪些官员,看出来究竟谁是考官。
与其如此,还不如大气一点呢。
李乾听完王莽的话,眉头微微皱起:“二月初的事,为何这么早就定下?万一消息传出去,引得考生争相钻营怎么办?”
“这……”
王莽似乎被问住了,迟疑了片刻才道:“回陛下,其实下官也不清楚为何要如此。”
“只是今日蔡京蔡大人突然来了礼部,说要先问问臣的意思……”
小书房中,绿茶小子王莽以一种别样的语气,正经地、毫无所觉地将一口锅扣在了蔡京的头上。
“臣以为蔡大人之言,也是稳妥之见。”
他感慨道:“陛下,什么事都是及早不及晚,在年关之前就尽快定下,总比年后急急忙忙要好得多。”
“原来如此……”
李乾眼睛微眯起,轻轻点着头。
蔡京那个老王八,肯定没憋什么好屁。
刚才包拯在会馆扫了他家仆从的面子,他转头就跑宫里来说会试的事儿,要说这不是打击报复,谁信??
反正李乾不信。
“蔡卿家可有什么推荐的考官人选?”
李乾望向王莽,面上带着一丝冷笑:“他这么深谋远虑,想必也有些打算吧?”
王莽眉头一跳,皇帝陛下的这话已经有点偏重了。
不过他想了想,还是回道:“蔡大人并未有什么推荐的人选,不过他同臣分析了一下六部的情况,竟然发现,只有户部的侍郎适合出任副考官一职。”
“嗯。”李乾点点头,面上的表情又恢复了平和,就仿佛方才的冷笑只是错觉一般:“户部的谁?是不是户部右侍郎,韩木吕?”
“陛下明见万里。”
王莽感慨了一句,随后道:“不过臣以为,蔡大人或许只是随口一说,也并未有强行内定的意思。”
“嗯。”
李乾又点点头:“朕也以为蔡卿家不会做这种违反朝廷法度,徇私舞弊的糊涂事儿。”
他不会才怪。
李乾觉得,蔡京把副考官也换成自己人,多半就是为了控制这场会试。
而且据他所知,近些日子蔡京广邀的举子有不少,其中大多数人都去了蔡府,据说与蔡大人“相谈甚欢”。
但另有一小撮人,依旧将他的邀请置之不理。
今日,包拯的行为很恶劣,这种不理会的态度或许已经触碰到了蔡京的底线。
受到挑战的狮王,要以强大的实力将所有挑衅回应过去!
今天要是不收拾了你姓包的,明天下一个姓刘的、姓王的就能跳出来,重复这个姓包的所走的路!
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还真以为天老大你老二了?
根据蔡京今日所做的准备,都不用等会试考完放榜,只要二月初会试考官的名录一出来,大家一看,主考官蔡京,副考官韩木吕!
这个强大的阵容一下子就会震慑住所有考生!震慑住所有敢于挑战他蔡京威严的人!
监考、阅卷都是我的人,你拿什么考?
还考会试?你回家烤鸭吧!
只不过,蔡京抱着这个想法,李乾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
不给你姓蔡的点颜色看看,你还真以为天老大你老二了?
李乾脸色不是很好看,莫名地,他想到了一句话:我这匹老马不识归途,你这个小人我必须铲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