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平白得半数的进士作为门生,这种好事儿谁不想?
也别扯什么害怕出事儿之类的话,就算能看清处其中的风险,可这么大的好处摆在眼前,谁又愿意忽视呢?
他秦桧听到主考官时,脑子都顿了一下,要不是连任考官的阻力实在太大,他定然也是要争一争的。
如今那些侍郎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又会是如何反应呢?
李乾笑眯眯地望着沉思中的秦桧。
能分好处的时候,自然是好上司,可要是挡着了下属的路,那人家认不认你就两说了。
秦桧突然幽幽叹了口气,拱手回道:“陛下,臣明白了,臣这就回去和他们说这件事。”
李乾笑呵呵地点点头:“好。”
“秦相你大可放心,此事是朕同你说的,若真有什么意外,只要牵涉不大,就不会波及太广。”
就算真出了事儿,只要你派过去的侍郎不犯糊涂,不太过分,就不会牵扯到他身上。
秦桧眉头一动,好似心中有了底,当即躬身回道:“臣谢陛下。”
李乾点点头:“还有门下省那边,如今严相不在,你也代劳同两个门下侍郎说了吧,让他们准备准备。”
秦桧面色又是一苦,显然知道了李乾的用意。
不过有了方才那句话,他还是点点头应下:“陛下,臣明白了。”
“好。”李乾笑呵呵地望着他:“朕就不多耽搁你的时间了,秦相慢走。”
“是,陛下。”秦桧站起身来,躬身行礼之后,缓缓退出了小书房。
武媚娘和吕雉从侧间里出来,两人分别坐到了李乾左右。
“陛下,这事能成吗?”
吕雉有些忧心地道:“不管如何,尚书省可是有十二个侍郎,如果他们真的齐心协力,中书和门下的四个人可能争不过。”
李乾也叹了口气:“无论如何都得试试。”
别看他方才说的轻松,可这事情已经不仅是一科的副考官问题了,而是关系到六部侍郎们的整体利益。
这次搞这么一出,以后成了成例怎么办?六部侍郎本来人就多,三年一次,十二个人竞争上岗,这多不容易?
可如今又要加塞四个,岂不是更难了?人家肯定不愿意的。
李乾沉重地道:“朕知道六部的侍郎们不会轻易接受,所以才让秦相先站出去,看看情况如何。”
武媚娘也有些沉重地点了点臻首:“陛下,就算这次的副考官真的是中书侍郎,在考房中也不见得能压得过蔡京。
李乾轻轻叹了口气,枕着双手倒在椅背上:“所以说此事难啊……”
~~
另一边,出了小书房的秦桧也并未多留,而是一路赶回了文渊阁。
“秦相。”
“秦相……”
一路所遇到的吏员都纷纷躬身行礼,秦桧只是轻轻点头,就从他们身边走过。
二楼的值房中,窗户紧闭,精细的银丝碳在炭盆中缓缓燃烧,释放着熊熊热意。
秦禧一身袍,正在帮着秦桧整理文书,见秦桧回来,面色一喜,指着桌上的一只食盒道:“父亲,方才光禄寺又送了鱼来,只不过把鲥鱼换成鲻鱼了。”
秦桧爱吃鱼,很多人都知道,只是这大冬天的,哪来的鲥鱼?
不过鲻鱼也只是比鲥鱼稍稍差了几分而已,这玩意儿同样是进贡到宫里的贡品,只不过鲥鱼大多在夏天产,而鲻鱼则在冬天。
秦桧打开桌上的食盒,只是草草吃了两口,就轻轻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玉箸:“拿下去吧。”
“是。”秦禧有些疑惑地应了声。
秦桧突然又道:“顺便将请两位侍郎请来。”
“是,父亲。”秦禧端着鱼快步向外走去。
不一会儿,值房的门被打开,两个身着绯袍、头戴乌纱的官员走了进来。
“秦相。”为首之人胡子有些白,面上带着轻松的笑容,这是中书左侍郎,王次翁。
另一人则是一脸方正,胡须短浅,面色发黄,他是中书右侍郎,万俟卨(mo qi xiè)。
“秦相。”万俟卨也跟着行礼。
秦桧面上展露出一抹笑意:“近些日子天越来越冷,家里的炭都点起来吗?可要记着在房里摆上水盆,莫要中了煤毒。”
此煤毒非彼梅毒,而是指的煤气中毒。
每年京城中几乎都有中煤毒而死的人,这些人多半不是什么平民百姓,而是达官贵人。
百姓家的房子密封性不怎么样,有时候还呼呼漏风,这样的房子自然没什么中毒的风险,只是贵人家里的房子就不一样了,密封性好,很容易中毒。
而秦桧说的在房间里摆水盆,则是《急救方》中记载的预防办法:“房中置水一盆,并使窗户有透气处,则煤炭虽臭,不能为害矣。”
当然,若李乾在这里,可能还会帮他指出其中的错误来。
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而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摆水盆一般是没用的,反倒是让窗户有透气处管用。
至于王次翁和万俟卨两个人,自然是把秦桧的话奉为圭臬,纷纷笑着道:“秦相放心,家里早就准备的万无一失了。”
秦桧笑了笑,接着道:“方才我去紫微殿面圣时,又替你们向陛下要来了一个好处。”
这幅“你们占了大便宜”的表情,和方才东暖阁中的李乾简直一模一样。
不过秦桧不是李乾,眼前这两货也不是秦桧。王次翁和万俟卨都是双眼一亮,但前者还是故作无奈地道:“秦相,何必为了我等这么麻烦?”
秦桧笑着摇摇头:“庆曾,你都不问是什么好处?”
万俟卨在一旁笑着补充道:“能惊动秦相的,定然是了不得的好处。”
秦桧轻声笑了笑:“算不上不得了,不过也算不错了。”
“这次的差事,是今科会试的副考官。”
话一出口,值房内安静了片刻,秦桧可以清晰地听到桌案对面两人稍稍急促的呼吸声。
王次翁手一哆嗦,连茶水都抖出来几滴,万俟卨更是身子下意识前倾了几分:“秦相,果真如此??”
秦桧心中叹了口气,果然和他想的一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