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中药材的区别
听到冯刚的话,张扬也不禁笑了笑。
中成药,顾名思义,就是由中药材或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工艺加工而成的药物。
相比于西药,也就是化学药品已经有近百年完善的研发、验证、临床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中成药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验证方式,
甚至说,也不知道该如何建立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
中药讲究君成佐使,讲究固本调元,讲究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所以,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你很难找到一个或几个合理的量化指标,像西药一样去评价的药物治疗效果。
打个简单的比方:
比如最常见的慢性胃炎引发的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甚至呕吐。
在西药中有一种常见的,治疗胃病的药物叫做“多潘立酮片”,通俗的名字叫做吗丁啉。
胃痛、恶心、反胃、呕吐时候吃一颗很快就能缓解胃部不适。
其药物原理就是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d2受体,抑制胃肠运动中的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增强上消化道蠕动和张力,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同时,吗丁啉还能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5-羟色胺受体,提高呕吐中枢阈值,从而发挥止吐效果。
在这个服药的过程中,吗丁啉的药物浓度大约2小时后就能达到峰值,
通过临床试验是可以监测到人体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减少,胃部蠕动明显增多,患者呕吐情况减少的。
但是如果服用诸如目前常见的,治疗胃病的中成药呢?
比如常见的“胃康灵胶囊”、“香砂养胃丸”以及“保和丸”等,你是无法通过临床试验和双盲测试监测到明显的指标波动。
为什么?
因为中药效果来的慢,慢到甚至你无法用具体的生化指标去衡量其效果。
再说细一点。
中医从始至终就讲究千人千方,即便最顶级的老中医也需要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调整剂量和中药。
顶级老中医尚且如此,中成药想要标准化治疗某一种疾病,很难。
想要通过有明显量化数据的,西药标准建立的临床试验更难。
甚至就连我们熟知的速效救心丸也无法在美国通过fda的临床三期试验。
想到这里,张扬渐渐收起了思绪。
也正因为这种情况,国家药监局对于中成药的上市审核也就相对宽松,只要确定药物毒理没大问题,
只要别吃死人造成明显的药物中毒,大部分中成药的药方都能审批通过。
也正因为如此,相比于严格、复杂、高投入的新药研发,国内众多药企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成药研发上。
毕竟,事少、钱多、还不用确定准确的疗效,只需要在古书上找几个古方稍微改良一下就能上市赚钱,谁还愿意做创新药?
这一次张扬购买了一个传统的感冒冲剂的专利,然后捐将治疗“t14蛋白”的药物成分隐藏在感冒冲剂里,也是钻了这个空子。
“主任,你也不能把中药说的这么不堪嘛,有一说一,中药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只是目前大家对于中药的了解或者说研发还处于一个不太成熟的阶段,相信未来中药也可以重新绽放自己的光芒。”
冯刚当然也只是随口牢骚了几句,听到这话顿时哈哈一笑:
“张扬,您这说话的水平还真高!”
“好吧,希望再过几年我能看到咱们几千年的中药能重新发扬光大。”
说完,他顿了顿,将话题引入到了“肺毒清冲剂”上。
“说这么多了,您要不要来看看那款‘肺毒清冲剂’的临床试验结果?”
“好!”
张扬点点头,也没在中成药这个话题上继续说下去。
他快步走到冯刚电脑面前,开始仔细查看“肺毒清冲剂”近两个月的临床数据。
果然,和冯刚说的几乎一样,经过两个月近200份的临床试验数据,这款“肺毒清冲剂”在和感冒、咳嗽相关的生化指标中并没有展现出明显的治疗效果。
换句话说,双盲测试中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试验组,哪些是对照组,效果并不显著。
这也是几乎所有中成药很难通过双盲测试的原因之一。
而在“t14蛋白”的清除率指标中,倒是和上次一样可以一眼就看出明显的区别,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患者是对照组,哪些是试验组。
张扬点点头,开始更详细地查看更多数据。
数据结果显示,普通病毒性感冒的患者,也就是感冒、咳嗽,但还没有引起肺炎的患者只需要服用两天“肺毒清冲剂”后体内的“t14蛋白”便可以完全清除。
那些已经引发肺炎的患者因为“肺炎病毒”数量多,所以服用三天后体内仍可以监测出“t14蛋白”,但只需持续服用,等“肺炎感染”症状消失,体内的“t14蛋白”也会随之被彻底清除。
看到这里,张扬心中大定。
“肺毒清冲剂”虽然对治疗感冒咳嗽效果平平,但清除“t14蛋白”的效果却非常给力,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这就够了!
片刻后,他抬头看向冯刚,开口道:
“冯主任,你没说的错,这个临床试验数据虽然效果平平,但也足够通过临床试验了!”
“我就准备结束临床试验了,就麻烦你帮忙把数据提交给评审中心了!”
冯刚顿时摆摆手,笑着道:
“说麻烦就见外了,都是我的本职工作。”
“那我这就给你整理好临床数据,然后报给评审中心!”
“嗯,谢谢了。”
张扬结束临床试验流程,随即将临床数据提交给了评审中心。
很快,他从蓉城第三人民医院回到了青山药业
坐在办公室里想了一会,他决定给周海周秘书打个电话,告知“肺毒清冲剂”完成了临床试验,已经提交给了评审中心。
上次见面的时候他留下了周秘书的电话,没一会电话接通。
“周秘书,我是青山药业的张扬。”
“张总,您好,我备注了您的名字的,我知道。”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