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调整一下状态周末打了两天针,感觉到极限了,思考一下后面的剧情。
这本书越写到后面,越是耗费心力,前期布了线挖了坑,现在到了连线补坑的时候,伏笔跨度有点大,比较耗脑子。
更重要的是,我很怕这本书变得庸俗和套路。就像是你们一眼就能看出后面是什么剧情,别人写烂了的,或者水得可以游泳的等等,类似的东西都会让我诚惶诚恐。
比如说近期剧情里的吴兴势力被瓦解,就是采用的政治手腕,这一块其他作者可能就直接带兵碾压了,反正对方也是被吊打。所以我在安排剧情的时候,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为基础,换一种写法,这样也能塑造出刘都督手腕灵活,不拘一格的政治才能。
书里面很多情节看似平常,实际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功夫都在书背后,很多情节要拿到整本书的环境去看,才能理解我的写作意图。
一本书写到将近两百万字,能发掘的东西越来越少,剧情要不重复,不水,还不能开新系统,不能破坏整本书的基调,说实话,我只能说谁写谁知道,普通读者是很难理解其中艰辛的。
为了保证书的节奏感紧凑,内容不水,我把萧衍提前一二十万字领便当,改了一大段的提纲,情节模块重新调整,因为这一二十万字的剧情如果萧衍还活着,很难写出那种紧迫感,行文一松,整个书的节奏就垮了。从后面的订阅与反馈来看,这个改动是很成功的。
至于那些前期猛如虎,后期浪似海的作品,随便一抓就是一把,不提也罢。
马上是南阳攻略,多方混战,又是到了一个新篇章。之前很多读者说没有写贺拔岳那边的剧情,因为我不想破坏书的行文节奏。就好像电影镜头,故事主线在进行,但是为了讲好故事,并不会把镜头到处乱晃造成剧情碎片化观众无法理解。
这一篇开始,北边的分量会加重,关中的分量会加重,刘都督不会如南陈一般,把所有精力都费在剿匪上,以至于北方坐大。剧情具体是什么样就不剧透了,慢慢看就是。
现在剧情已经到了535年秋收,刘都督528年来洛阳,如今25左右。不排除前文有误差的,等书校订的时候再改,一切以这个时间线为准。近期会鸽一天好好缓一缓,具体是哪一天看情况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