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台灯往抽屉上方拽了拽,让台灯灯光更好地照到抽屉里面,越过两捆捆得整整齐齐的票据钞票,林小麦又有了新发现:“这儿有个本子,我看看是啥……”
瞄了一眼林小麦手里那个中间夹了不少加页,还自己用针线加固过封皮书脊的红色胶皮本子,麦希明道:“翻开看看?”
翻开扉页,上面写了一行字“为人民服务”,林小麦噗嗤笑出声来,挽了挽长发,说,“年代特色……这本子估计比我还要大好多呢。我们看看下一页,嗯,食材记?”
麦希明却看不懂扉页上林茂的笔迹,问:“怎么这上面的字比划如此少?”
林小麦说:“这是二简字,老爸那一代人很习惯用的。在很久之前,我们的文字专家把繁体字改成了简体字,办了夜校和扫盲班。后来发现,我们的文盲率太高了……而且好多人年纪大,就连简体字都记不住,就进一步地变化出二简字。在短短十年间消灭了文盲,还有了义务教育。我们这一代用二简字反而不多了,但还是一眼就能看,而且我们看繁体字也是一眼就能看懂的,算是……特殊技能?”
笑眯眯地横了她一眼,麦希明说:“厉害厉害。不过别扯远了哈。食材记,是记什么的?”
林小麦又翻开一页,说:“字面意义来看,是记录食材的吧。我们家也有惯常合作的进货商,你看看,第一页就是了,陈记牛肉,地址在青萝大市场,北街102档,电话号码……下面是另一家牛肉,这家姓叶的,牛肉没有陈记新鲜,但他能弄到一些稀罕东西,牛杂是最上等的。”
“原本我们家是不认识这种十万大山里养牛的人的,是有段时间,我家这边来了一档卖牛杂的流动摊贩……每天下午四点多来开档,卖两个小时。老爸见他一个外地人在本地讨生活不容易,正好那个时候我们家不开门做生意,就让他在屋檐下做生意,算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投桃报李地,牛杂档的梁大叔就把这家牛杂商介绍过来了。后来做了两年,他生意做大了,就回老家入室经营了,偶尔还会寄些土特产过来。”
听她介绍着第一页上的那些供货商,渐渐地麦希明兴致也下去了,说:“既然如此,是你们家经营的资料,我这个外人还是回避下吧……”
话音未落,林小麦又翻过一页,忽地“咦”的一声,说:“不对了啊……这记录的是什么?北艮村,密植白玉瓜、紫皮脆豆角,梁四,电话号码……住址是北艮村北约三街64号,不是梁伯家后面两条巷子么?”
笔记本的纸页上,分门别类地记载着各种资料,荤腥蔬果,调味菜,调味料,每一样东西后面,简单写着该样原料的特性,姓名,地址,电话。麦希明眼珠子上下飞快滑动着,恍然道:“林小麦,这本就是茂叔要给我们的东西!刚才我们在讨论原材料的时候,他那反应眼看着就激烈起来,然后让我们回来找……就是要找这本笔记本啊。真没想到茂叔这么有心,做了这么多的笔记……”
不知道哪位老铁打赏了我,我这儿只看到有人打赏,却没法看到是谁以及数额,也是神奇……电子白痴伤不起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