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解释不通啊!
南宫适,南宫氏的始祖。
不过他的姓是什么,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宗周时期的姓氏制度是很复杂的,姓和氏是分开的。
两周时期的人,是只称氏,不称姓的。
毕竟能有氏的,都是贵族,而贵族同姓的可能性太大。
“姓”代表的是出身的宗族。
姓不可以改变,氏可以改变。
一般是有功被封到其他地方后,氏就会随着封地改变。
打个比方,战国时期的商鞅,他是姬姓,公孙氏,名鞅,是卫国人,后来在秦国有功,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
所以在史书上,有的时候称呼他卫鞅,有的时候称呼他公孙鞅,有的时候称呼他商鞅。
但是从来没有人会称呼他为“姬鞅”。
因为姬是姓,姓代表的是他的宗族。
“姓”是一种身份象征,是代表自己出生宗族的意思,但是日常生活中是不会被提起的。
这就像是现代华夏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来自不同的民族。
但是互相介绍和称呼的时候,或许会自我介绍一下自己是xx族的人,但是日常生活里也是只喊名字。
就算是写下来,也不可能专门写“汉族李四”“满族张三”之类的。
所以其实秦始皇也不叫“赢政”,赢是他的姓,是不称呼的,在那个时代称呼他的话应该叫“赵政”。
南宫适也同理,“南宫”只是他的氏而已。
但是他姓什么,太史公没说,太史公之前有提到他的历史文献,也没说。
不过之前1979年在随州北郊义地岗,出土的曾国贵族墓里,有两个青铜戈,分别刻了两句铭文。
“穆侯之子西宫之孙曾大攻(工)尹季怠之用。”
“周王孙季怠自作用。”
这里的穆侯,当然不是晋穆侯,是曾国的一位穆侯。
而大攻尹,是掌管官营手工业的一个官职。
这位叫做季怠的曾国大攻尹,是曾国穆侯之子,西宫之孙。
但是他又自称是周王孙。
“王孙”就是王族后代的意思。
这说明曾国的侯君世系,是和周王同源的,都是姬姓!
既然文峰塔m1号墓出土的鼎上,有“曾”字铭文,可以确定这是一座曾侯级别的墓。
而曾侯的血脉来源,又可以通过季怠刻在戈上的铭文,确定是姬姓的诸侯国。
现在墓中新出土的编钟,又发现了曾侯将自己祖宗“南公”是如何开创曾国的经过,刻在了钟上。
而这位“南公”,陈翰和李教授,又通过铭文推断,应该是大名鼎鼎的文王四友,南宫适!
那么,将这些线索全部串联起来。
就可以将史料中缺失了的部分,填补上!
如果陈翰和李教授的考释是正确的,这“伯适”真的是南宫适。
那说明南宫适和文王、武王同为姬姓。
这也不奇怪,毕竟文王四友在文王还没准备伐商的时候,就在周国当大臣了。
周国并不是从石头里突然蹦出来的。
周部落诞生于商早期,到商中期已经成为了商朝属下一强大方国。
在文王之前,周已经传承了很多代了。
而那个世卿世禄的时代,能在周国做大臣,肯定是贵族,而周国的贵族,肯定得和姬姓沾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