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我金缕呢?
墓主人的内棺中,最不缺的就是玉。
首先就是十块玉璧,被铺放在了玉衣的胸腹上,这是西汉最典型的诸侯王葬制。
身上不放五块以上的玉璧,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诸侯王。
除此之外,棺内两侧还分置了玉壁、玉璜。
左侧的前、中、后位置各有1件玉璜,右侧与之相对应的各有1件小玉璧。
这加起来就已经是13块玉璧,和3块玉璜了。
还不算完,因为内棺的宽度很宽,所以在放下身穿玉衣的墓主人后,两边还有足够多的空隙放置其他东西。
其中,最惹眼的就是10把铁剑!
这10把铁剑,分放在玉衣两侧腰际间,每边5件。
左边的3件在上,2件在下,排列比较整齐,位置未动。
右边的却有点散乱,显然是棺椁在大石落下时受撞击,棺内的遗物受震抛起,导致有一部分器物移位较大。
这10件铁剑有6件是玉具剑,其中1件在右边,4件在左边。
所谓的玉器剑,就是剑首、剑饰、剑格都是用玉打造的,非常的奢华高级。
显然,这10把剑并不是什么实战用剑,更多是充当礼仪用剑的效果。
西汉的时候还是很流行天子剑、诸侯剑的。
只要是贵族,不管是下面的大夫、公乘,还是上面的列侯、诸侯王,乃至天子,日常出行的时候通常都是剑不离身。
毕竟西汉的风气非常尚武。
特别是在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西汉完全就是个公元前的*****国家。
没办法,老刘家从刘邦到刘彻,六十多年来一直都要面临匈奴入侵的危机。
严重的时候甚至在长安城墙上,都能看到匈奴入侵的烽火狼烟。
后世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实际上西汉早就在这么干了。
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基本上都被匈奴欺负过,都受过匈奴之辱。
你百姓和贵族们不尚武,不时刻锻炼自己的武艺,随时准备和匈奴开干,那国家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也是因为一直憋着一股气,从上到下都想着干匈奴,没有放马归山。
这才有最后汉武帝奋五世六十年之余烈,一洗高皇帝白登山之辱,将匈奴干趴下的丰功伟业。
当时就是流行君子当持剑,包括当时的儒家,也都是剑不离身的。
像南越王这种等级的贵族,虽然很难亲自上阵杀敌了。
但是该有的佩剑,礼仪用剑,那还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棺内的玉器,还不止这10把玉佩剑!
在玉衣的头上和足下,还放有雕镂精美的玉饰。
双鞋之下有1件双连璧,头罩的顶部及两侧各置玉饰1件,在顶部的是1件青白玉雕兽首衔环,右边为虎头金钩玉龙,左边是透雕的凤纹牌形珮。
此外,在面罩上还盖上1件透雕龙纹玉璧和1件透雕龙凤纹重环玉珮。
在玉佩上,有8片杏形椎的金片,排列有序,每片金片的上下及两侧都有1对穿线的小孔。
陈翰指着这几块金片说道:“这些金饰片,原来应该是缝缀在绢帛上的一块面幕吧?”
“即所谓的瞑目。”
《仪礼·士丧礼》:“瞑目用缁,方二尺,赪裹,着组系。”
所谓的幎目,是指覆死者面的缁巾,主要用于人死后的覆盖面部,既后来常说的覆面。
其用缁制成,二尺的正方形,四角带有带子,红色的里子,用絮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