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条消息告诉其他考古工作者后,大家全都陷入了沉思。
阿柴王?
来自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工作者们,疑惑的看向了柯教授。
这不是吐谷浑部的王族大墓吗?
那阿柴王又是什么意思?
是吐蕃国的什么王爵嘛?
“敦煌石窟曾经出土过一卷《阿柴纪年》残卷,这部《阿柴纪年》记载的是吐谷浑部的历史。”
“现代学者研究吐谷浑部,如果要从史料和文献中找他们的历史,那这部《阿柴纪年》是绝对不能绕开的。”
“阿柴,是吐蕃人对吐谷浑的称呼。”
这么一解释,那就清楚了。
这座墓的来源可以确定了,这就是一座吐谷浑的王族之墓。
“之前根据墓葬棚木的树木年轮,可以测定这座墓的年代为744±35年。”
“这个时候正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统治时期。”
“既然根据印文释读可知,墓主人可能是阿柴王,那么根据《阿柴纪年》中的相关记载。“
“初步推定,墓主人可能是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
柯教授稍微思索了一下后,就给出了一个墓主人身份的判断。
孔建文皱了皱眉头,有些疑惑的说道:“棚木的年轮测年,正负差有35年之久,这个时间差,足够两代吐谷浑王交叠了吧。”
“你怎么就能肯定墓主人的身份?”
35年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按照古代帝王的平均在位时间,再考虑到吐谷浑部落是半游牧半农耕社会,贵族生活还没中原帝王养尊处优。
他们一任王的在位时间,恐怕更短。
35年只有2任交替,这都是往少了说的。
这样的话,这座墓的墓主人至少也有两三个候选目标吧。
怎么柯教授会这么笃定墓主人的身份?
“老孔,你不了解吐蕃国和吐谷浑的世系。”
柯教授摇了摇头,耐心的解释道:“你们看那个印章上的字。”
“外甥阿柴王,这里的“外甥”是很重要的。”
“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统治时期,吐谷浑的王——莫贺吐浑,他母亲就是吐蕃的墀邦公主。”
“莫贺吐浑本人,就是赤松德赞的外甥。”
“所以这个外甥阿柴王,只有可能是莫贺吐浑!”
吐蕃在征服青藏高原的过程中,先后吞并了数十个小邦如羊同(象雄)、苏毗、吐谷浑等等小国。
当然,这里的“吞并”,和中原汉人的大一统不同,类似于周代的分封。
吐蕃只是征服了这些小邦,然后给这些小邦各自封王,不过都得给吐蕃中央朝贡,派人给吐蕃打仗。
这就是为什么唐末节度使割据的时候,吐蕃也乱成一团。
因为吐蕃的情况,和唐末差不多,都是国内一堆手握部落和战士的割据势力。
在中央强盛的时候,比如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这种强人在位的时候,吐蕃征服的各部族,全都乖的和小猫一样。
但是一旦吐蕃中央不太行了,那各小邦立马就要不听调,不听宣,关起门来自己割据了。
这吐谷浑,当年就是吐谷浑国被灭亡后的吐谷浑部落,代代受吐蕃国的册封,并且还和吐蕃王族联姻。
这也难怪吐谷浑会全面吐蕃化。
王母都是吐蕃人,能不学藏语,说藏话嘛!
(本章完)